如果要我说两样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东西。那我要说是考试和相亲。
到了一定年龄,没能凭本事摆脱单身,就得接受被迫相亲的命运。谁能想到,曾经意气风发的95后也到了该相亲的年龄了呢?岁月何其残酷。
我已经看过不少过来人讲述相亲的体会。我也已经体验了三次奇葩的相亲了。(都是被押着去的)有的前辈相了数十次终于拿到红本本。苦尽甘来,幸好没放弃。有的前辈表示一年内把二十几年里都遇不到的奇葩们凑齐了。哈哈。集邮吗。我也是。
我有思考过为什么相亲遇到奇葩的概率这么大。得出结论如下:一,虽说只是小部分人因为自身原因导致得靠相亲解决终身大事。但是,当一个人单身久了,习惯了独处,骤然与一陌生异性相处,就会呆若木鸡。我家附近有一位老爷爷,年轻时去相亲,别人随口问了句他要不要吃饭。他居然回——我不会吃饭。虽然媒人再三劝解,但对方绝不再见。以至于在他已经白发苍苍之际还有人用这件事取笑他。所以,第一次相亲见到的奇葩,未必平常是奇葩,只是那天刚好是奇葩。
第二。这个锅得介绍人背。我所了解的媒人大多是一帮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大妈们。因为家处农村,接触到的还是没有什么文化素养的大妈。所以,什么般配,三观合是别指望她们会注意了。她们最多会注意八字合不合。所以,介绍个奇葩给别人也不奇怪了。本人或是听到,或是见到的版本就有以下几种:一,姑娘高挑美丽,介绍个矮冬瓜。二,男孩羞涩上进,介绍个粗犷如汉子的大姐,三,27岁的未婚女子介绍个四十离异带娃男士……我想说,要不是因为介绍人是沾亲带故的,这些人当场就要离开。还真是懂得互补呢。不靠谱的介绍人导致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憋一肚子气。估计他们心里一定想过:难道在长辈眼中,我只能配这种人?
十个大龄单身男女,九个在相亲,一个在相亲的路上。造成大龄未婚的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过大,工作强度大,导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认识异性。但是,在这个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21世纪的青年男女大可不必如先辈一样去解决婚姻问题。在努力工作不断靠近想要的
一位网友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单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应付那帮千方百计想要你脱离单身的人。每逢佳节被相亲渐渐地已经成为中国的常态。别的节日总还有办法躲过去,春节是怎么也躲不过去了。曾经美好的春节如今竟成了可怕的日子。世界可真奇妙啊。
为什么大龄男女普遍厌烦相亲和催婚?因为他们并非不想结束单身状态,只是上天目前还没给他们机会。这样强迫他们去见一些奇形怪状的人,自然厌烦。另一方面是长辈们强硬的态度。我们知道,人生除了结婚生子,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过,付出过,获得过。就算一生未婚,也没有什么遗憾。可是,长辈不是这么想。在他们看来,一个再优秀的人,没有结过婚,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都是不完整的人生。所以,对那些大龄而未有摆脱单身状态的儿女们,他们不仅仅是威逼利诱着去相亲,往往还会说一些伤人的话。我们这一代人,在改革开放下长大,接触着开明的思想,自然不认同此类想法,也不愿忍受这无端的语言暴力。自然就要有不少矛盾。
我个人认为,当今的年轻人应该先谋生再谋爱。在这样的社会下,没有一点储备金就结婚实在是心太大。和日切希望抱孙的父母,能讲理的讲理,讲不了的大不了搬出来住。没准他们看你搬出来一个人住过的有滋有味,油光水滑的还默许了你暂无结婚打算的念头呢。
前些天看到一个自称90年生人的网友说,看来真的要晚婚晚育了。晚婚晚育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些网友为其解答。其实晚婚晚育和不婚以及适龄结婚一样,没什么特殊的。选择了晚婚晚育就代表自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毕竟和年轻的精力充沛的父母无法比。有一位网友是父亲35岁时出生的。小时候最羡慕别人家的小孩子有父亲背。可也代表着你是以一个比较成熟比较有能力的形象去抚育孩子。世界上的任何选择都是有得必有失,人们只能选择对于自己来说相对好一点的。这是全世界人民的无奈。
可以不经历相亲的中国青年是让人羡慕到红眼的存在。我只希望这样的特色可以日渐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