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是看过红楼梦的人,对薛宝钗要么喜要么厌。喜的爱她行事稳重,大度隐忍,厌的觉她心机深重,圆滑世故。
而我,则看到了她在一个即将没落的大家族里,作为闺中弱女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胆识。
宝钗和黛玉的出身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了她们气质的截然不同。
林家诗书传家,是真正的贵族,所以黛玉身上流淌着父族的高雅脱俗,也拥有母族的雍容华贵,自然不染尘世如翩翩仙子。
而薛家是商人家庭,虽为皇商,也只是有钱。放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上层社会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地位可言。更到了宝钗这一辈,只剩一个老母,一个只会惹事生非不成器的哥哥。家中诸多生意,也多被下人欺瞒哄骗。家财渐空,走向没落。
哥哥不能成大事,母亲又一味只知溺爱,振兴家族的重担无可避免地落在从小聪慧懂事、深受父亲喜爱与器重的宝钗身上。
宝钗眼前,没有第二条路,唯有苦苦钻营,攀上“官”家,寻求荫庇与倚靠。
宝钗的才情本质上也是很不俗的,不然也不会把向上的阶梯直接搭向了皇家。虽然不知究竟因何原因落选了,但肩上扛着的岌岌可危的家族并没有让她有时间喘息,转而迈向下一个目标——贾家!
贾家真正的当家人王夫人是她的亲姨母,嫁入贾家,是她退而求其次的最好选择。
我相信宝钗在进京之前早就考虑了种种可能,包括进京参选,也许成功,也更有可能失败。万一失败怎么办?正因为有了这些未雨绸缪的顾虑,才有了进入贾家之后巧之又巧的“金玉良缘”。
甚至我大胆猜想,宝钗的“金玉姻缘”,其实是做了两手准备的。要知道,如果顺利进宫,那个龙座之上的人也是有玉的!如果宝钗有这等“谋划”,那真的也是抱定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了。
而恰好贾家也有人有玉,正是那个集万人宠爱于一身的嫡出少年宝玉!真的是进可攻退可守,皇妃和贵妇,两者得其一,就足以让宝钗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了。
正是因为有备而来,目标明确,所以才能在进宫失败后不颓丧,在钗黛之争中不乱阵,一步步稳稳向前向着目标靠近。
一个女孩子,能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而努力;能不畏打击,愈挫愈勇,咽下千般滋味仍然选择笑对生活,本来也是值得敬重的。
世人都记住了她的大度得体,或世故圆滑,可知她本也是极有才情、钟灵毓秀的女孩之一呀!
她的诗也是屡次夺魁的。
无论是“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的清冷。
还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的自尊自重。
无论是“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的温情。
还是“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洞明。
抑或“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壮志,无一不流溢出她品行高洁不流于俗的真实本心!
她于诗于画都颇有造诣,能为惜春画大观园筹谋规划,说出一番堪比教科书级的作画教程:
要先构思,先打草稿;
要借来大观园的建设图纸,作为参考,才不会走了样子;
格局要有疏密错落只分,不能照搬图纸;
用合适的笔墨纸砚,做好准备工作。
你看,搁现在妥妥一枚胸有丘壑的职场大女主范儿!
说到底,宝钗就是一个为了家人努力学习努力奋斗的女孩儿啊!
(七月社群更文第8篇)
网友评论
作为一个普通红楼爱好者,看久了,忍不住就想抒发一点幼稚的感悟。无论对错,都是对经典的致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