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

作者: 等待晓晓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20:30 被阅读0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品茶的国家,早在唐朝的陆羽之前便有人提起茶,而真正让茶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的人陆羽可谓是其中之一,他撰写的《茶经》流传至今,每每阅读仿佛都能让人嗅到茶香之气。

其实我并非懂茶,只是很喜欢看这类的书籍罢了,若是让我讲茶道,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过,在我看来,茶不仅是一种饮品,它也记录着中国的一种文化,它占据着传统文化的重要主导,甚至在中华文明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陆羽在《茶经》中写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神农氏为了辨别草木的药性,尝遍百草。神农氏曾经在野外煮水解渴,恰巧几片叶子落入,让水变成了黄绿色,神农氏喝过之后发现此叶竟是药材。这便是茶的起源。

《茶经》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第一部与茶相关的著作,其内容广泛,深受爱茶之人的喜爱,后世不断有人做出解读,杨多杰便是其中之一。

我并未把《茶经新读》当作一部新作,我更倾向于它是对《茶经》的一种理解和感悟,也可以说是一种敬仰。《茶经新读》是我非常愿意推荐的一本书,它的用心程度值得更多的好评,它不仅仅总结了种茶、制茶和饮茶的经验,还将中国古典美学和思想融合于茶事之中,让茶不再是小范围的一种传播,它的高雅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是一种文化的升华。

谈到此处,我想起来“茶”一字的由来,茶最早并非叫做“茶”,而是叫做“擦”,相传神农氏可以看清入胃的食物,所以当神农氏将水饮尽后,能够感受到此水在体内流淌,所经之处,将杂物过滤得干干净净,于是神农氏将它誉为“擦”,后来在传播过程中,慢慢变成了“茶”。

我实在是不想透露太多《茶经新读》中的内容,比起书透,我更希望各位爱茶或是对茶感兴趣的读者亲自阅读,它适合自身切实的感悟。

既然断了书透的念想,那么我便说说我自己对茶浅显的理解。我总觉得茶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它可以与任何相通,比如:五行。

茶本属木,人生天地间,茶亦生天地间,此木可吸收日月精华,山川灵气,得此滋养,得以出生。待茶生长得当,将其摘下入釜,焙火后遇水煮沸,便可嗅到扑鼻清香,用陶器铸成的茶具装盛,细细品味,茶水经喉咙入胃,可谓是沁人心脾。从制茶到喝茶,无不存在着五行相生,五行平衡。

文末奉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有关茶的诗吧!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相关文章

  • 品茗

    文/初明 闲暇时静访 一杯茶的苦甜人生 从筐子里走出 从袋子里流淌 拿起杯,放下杯 拿得起,放得下 感悟起落 有晨...

  • 品茗

    浅酌一杯清茗,苦甘滋味齿间留;沥沥细雨细雨沥沥,愁绪眉间悲自留,万般思念涌心头;空牵挂,我在这头,你在那头。

  • 品茗

    我不知道何为品茗也不知道如何用漂亮的笔杆去书写只能试着随便写写吧脑海里浮现出你憔悴的面庞耳畔边萦绕着你嘶哑的咳嗽声...

  • 品茗

    我不知道如何品茗 亦不知道 如何用漂亮的字体将你书写 我只是依稀的记得离别时 雾气缭绕中你憔悴的面庞 和那浓黄忧郁...

  • 品茗

    静静地 告别尘世的喧嚣 细细地 品茗满更香醇

  • 品茗

    品茗 水清杯自透 茗香一室春 眼阔天地远 心宽乾坤轻

  • 品茗

  • 品茗

    拍摄器材:华为手机mate10 拍摄地点:曲靖市外滩

  • 品茗

    素心净手,烹水沏茶,清茗一杯,心旷神怡。 人生如茶,甘苦自知。

  • 品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xd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