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多了一位新成员,姑姑来上海帮忙照顾我了。新成员的加入必然伴随着相处模式的重新磨合。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人的本性真的很容易想要控制别人。甚至总想着以责任之名干涉他人的生活。
之前总认为自己是个不喜欢干涉别人的人,但是姑姑的到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短板。
比如我看到姑姑总喜欢趴着睡觉,就会一直说,这样睡觉对你的身体没好处,你要改正云云。。。看到姑姑没改正,有时会有些生气,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呢?这不就是打着爱的名义行使控制之权吗?
现在社会上好多父母打着负责任的名号干涉孩子的生活,大到职业选择,结婚生子,小到穿衣吃饭,无不想要插上一手。这样的结果导致干涉者倍感辛苦,被干涉者也过不舒服。其实我们应该学习《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一书中的处事艺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了,不要总是拿着爱的挡箭牌干涉他人的生活。

我们身边的人并不需要我们的照顾。请归还他们为自己生活做主的能力和责任,这样他们就会尝到体现其能力的乐趣。
1.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去沟通的权利。只要没有妨碍到别人,损害到社会,任何的方式都应该受到尊重。
尤其是为人父母,我们总会混淆这样的界限,总是喜欢以自己的老资格去干涉孩子的选择。
比如前段时间的网络段子叫“有一种冷叫做我妈觉得我冷”,父母打着爱的名义,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着装要求穿衣打扮,其实每个人生来都有张扬自我个性的权利,而且孩子大了,有自己承担病痛的风险,作为父母稍为提醒一下就好,没必要非追着孩子非穿上秋裤不可。
其实仅仅干涉穿衣的父母还可以理解,因为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但是有些父母强迫孩子选择自己的愿望,这样的痛苦就难以承受了。
不知你是否记得那个风靡一时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当时好评如潮,称赞影片中的爸爸是伟大的爸爸,改变了女儿的命运,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影片中的爸爸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摔跤梦想强加给了自己的女儿。幸好最终女儿真的爱上了摔跤,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女儿最终依然无法爱上摔跤,还被爸爸剥夺了美好的童年,强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同龄的女孩都在穿衣打扮,享受美好生活,而自己却一直在沙地里摸爬滚打,想想女儿的心理创伤得多大?!
所以,当我们成为父母时,我们应该为子女的愿望进行引导,但仅仅引导就够了,不要以过来人的姿态去干涉强迫,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选择适合自己人生道路的能力,作为父母给予足够的支持和爱就可以了,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梦想家,他们一定能摸索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当然,仔细反思会发现,现阶段我们也容易拿着科学的名义干涉父母。
比如两代人为了孩子不得不生活在一起时,我们总会打着健康科学的名义,强迫父母改变很多自己的生活习惯,什么不要用鸡精啦,炒菜要清淡啦,等等,其实不就是在干涉父母的生活习惯吗?他们心里估计也会有怨言“已经这样过了大半辈子,也没发现什么危害,为什么一跟你们在一起,自己的一切都变成了不科学呢?”所以有时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思想,对一些没有必要较真小事上,各自妥协一步,以爱的名义包容下彼此好啦。不要自己一时较真干涉了父母的生活。

2.每个社会人都有自己独立承担相应风险的能力,我们要去尊重他们体验风险的乐趣。
我们要明白,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们早就具备了承担风险的能力。一味地保护只会削弱他们的责任感和面对逆境的能力。你的能力也不可能强大到可以安排控制他一生所有的事物。
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说一名男子三十好几了,天天赖在父母家里啃老,父母赶他出去工作,他却说谁让你们小时候溺爱我,结果我根本不敢出去面对社会。这就是典型的过渡溺爱导致孩子失去了承担风险的能力,结果造成双方都痛苦。
3.当然遇到与我们不同的方式,我们给出建议时,应该思考一下对方是否需要你给出建议。
我们发明的另一个责任就是帮助家人或者给家人提建议,或者做他们诉苦的忠实听众,但是我们忘记了没人能让别人开心。快乐是一种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感受的心理状态,并不取决与我们是否有多少问题。
我是一个喜欢说教的人,尤其是读了很多书总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别人,对待自己的父母家人更加如此,当看到父母家人的做法不够科学时,总喜欢以指教的方式提很多建议。后来有次说教太厉害,搞得家人很生气,说“你能不能理解下我的感受,我当然知道怎么办是对的,但是当下我就是很生气,很委屈。不要总以老师的姿态给各种建议好不好。”所以,下次想要给出建议时,考虑下对方真的需要你的建议和帮助吗?如果对方只是想倾诉,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的体会对方的感受呢?
4.不要让责任束缚自己寻找快乐的权利。
我们最常见的笼子是我们脑海里的义务,义务削弱了我们享受生活的能力,耗尽了我们所有的精力。我们经常担负着一些我们强加给自己的繁重义务,有些甚至背负了好几年,往往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必须”完成,或者我们怕遭受别人的非议。
我们父母一辈,一生的生活重心几乎都是孩子,甚至为了我们放弃了很多享受快乐的机会。前段时间网络流传关于妈妈的爱的段子,妈妈说等你考上大学了,我就不操心了,结果等上大学了,妈妈又说等你毕业工作了,我就不操心了,等你工作了,妈妈又说等你结婚了,我就不操心了,等我们结婚了,妈妈又开始操心我们的孩子,就这样日复一日,父母的一生都系在了我们身上。其实每个人都有享受自己人生的权利,父母已经为了我们牺牲自己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他们愿意继续为我们付出,请感恩。如果父母想出去看看世界,也请尊重他们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