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心情很坏,也许是生活的不如意,也许是身体的病痛。总是心烦。
那天是周末的午后,我要去加班,下楼来准备去上班,孩子,你也从楼上跟下来,站在我电动车前面,两眼直视着我,表情冷淡,像向我挑战似的逼我给你手机,在楼上时已经缠了老一会儿了,我说,周末做完作业后,晚上时间给你手机或电脑玩一小时放松一下是可以的,现在时间不行,你老是骗我说,作业都做完了,然后晚上都做到十二点以后。我已经不相信你说的话了。看着你那表情我火了,这是我从小带大的孩子吗,看你那板着的脸孔,逼视我的目光,我不由的怒火中烧,我伸手过去轻轻扇了一下你的左脸,接着又怒不可遏地推你一把,怒斥,“给我回楼上去“,怒气未消骑车飞奔上班去了。那整个下午我都魂不守身的在上班。那轻轻的一巴掌打在你的脸上,却重重的抽在我的心上!我怎么啦?竟动手打你。已是十五岁的孩子了。这一向都乘巧的孩子,这两年竟然变的无法沟通了;变得陌生了。
这一切都是网瘾惹祸?虽然学习成绩还不错,其它方面我都觉的不像我从小呵护大的孩子了。除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天生的叛逆性外,我对你的教育也有问题了。“子不教,父之过“,这两年对你教育关心却是少了。我要负一定的责任。我想都那么大的人了,应该自己自觉才是,其实生活琐事扰的我也疏心对你的教育。整个下午,我一直在回想那,逼视的目光,冷淡的面孔,使我心痛的一巴掌。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很疼爱你,你也是总粘我小时候连上个厕所你也跟着我。回想这一路走来颇好不易,三岁那年,我把你送进托儿所,你不肯,哭的一踏糊涂,我硬着心肠把你塞给老师,忍着内心的疼痛去上班。有一次下午下班后去接你,迟到了。其它小朋友都被家长接回去了。只有你和几个全托的小朋友在里面,听那位托管的啊姨说,你走到大门口看看我来接了没有,这样来来回回的走了好几趟,那啊姨对你说,你爸等下会来接你的,你不要走到大门口去。你就不听,哭着倚在门口盼望我的身影出现。当我来到时看你戴歪着一顶红色小太阳帽,蹒跚地向我走来,我抱起你时,你已哭不成声了,我也流下了泪水。然后载着你骑自行车去买了几条油条吃着回家。
那年在柘荣,你5岁了,那天我把你送到外婆家给外婆带一段时间。因为我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孑实在无法兼顾,你妈嫌爷爷奶奶家在农村不让他们带你,我依她只好把你送到外婆家。我回来,从你外婆家的楼上下来时,你就在楼上叫:爸爸,爸爸!回上楼来。我骗你说去楼下喝口茶,就这样溜出来,从穆阳到柘荣的车上,我失魂落魄心里想的全是你,我多么不想和孩子分开。到柘荣一开房间门,床上两个并排的枕头是我和你睡觉的枕头,床上还有散发着孩子尿床的气味,我再也控制不住了眼泪,哗哗啦的流下了。
此后几年,你在外婆家经常生病,病恹恹的,身体瘦弱,我几次来看你都是带你往医院跑,我看你的样子,心痛。爷爷奶奶也说这孩孑再这样下去不行的。其实外婆家待你很好,可能是老人家带孩孑方法不对。你总是生病,瘦弱,见人都很害怕。于是我决定把你带回身边,一切自己承担。为此与你妈大吵一架。那几年我们的感情降到极点,婚姻及及可危。
八岁那年我从穆阳把你带回福安转学"韩城一小“,参加转学考试那天下午,八岁的你在学校的五楼的多功能厅考试,我在门外等你一下午,不时的探头去看你考试的状态。考完出来时,我牵着你的小手到学校阳台上逛了一圈,然后回家,从此你就在“韩城一小上学了。从二年级到五年级这三年期间只有我和你两人相依为命,一起生活。我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做家务,接送你,晚上陪你做作业。虽然苦累,但日子过的很安静愉快。那时我就是你的天和地。每当放学的时候,我就提前在学校门口接你。你放学时间与我下班时间不一致,所以每次来接你都要跟公司领导请示。在校门囗强打精神双目快速的从每个身上掠过,搜寻着你的身影。接你回家后,我再赶回公司上完班。
还有几次深夜里你突然生病了,我一把抱着你往医院冲。其间甘苦只有自知。
在小学期间我有时带你回老家,你很乖巧,爷爷奶奶都夸你聪明懂事。
时光荏苒,一转眼你已经上初中二年级了,这两年有时带你回老家去,你变的沉默不语了。没听你叫过“爷爷,奶奶"了。长辈们对你的深情,你毫不领情,玩你的电子游戏,把两耳塞上耳机听你自己的音乐!唉,孩子你变了。2016.5.13
现在看这篇2016年自己写的曰记时,儿子已经上高中了,在校住宿一周回一次家,手机电脑是少接触了,考试成绩平平,对我们的感情依然冷淡。再也不是小时那般可爱了。造成这个局面,一个原因就是成长的家庭环境,我们要负很大的责任。
费孝通先生《生育制度》中这样形容中国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为难过。"
虽然你没有这样的家庭,恰好相反你从小就缺少母爱,你妈妈的性格就那样,她说话的方式会伤你心,记得你小时对我说,你妈妈比你还爱生气。确实是这样,她脾气不好,说话伤人,但我相信她心里是爱你的。只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付出太少了。一般一个孩孑在成长过程中妈妈要付出多少心血和精力,可是她没有。我有时候心情不好,跟你说话也没好脸色看。既使后来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了,但我和你妈双方三观不同,教育孩孑的观念是对立的,方式不同,而且不可协调,这些也没有隐藏都在你面前展露无遗。你不知谁对谁错,何去何从。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你的性格。我想这可能是主要原因吧。有的事情只有过后,才发现当初真的错了,包括婚姻也是。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你现在高中寄宿学校,接下去是上大学,以后工作。在父毌身边的日子越来越少了。我能对你的教育也越来越少,你也不爱听。我只在心里默默的对你说,孩孑,现在我只希望你能健康成长,开心快乐,坚强勇敢!毕竟人生的路是要自己走的,谁也帮不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