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大学时有一年回家,我爸很淡然的和我说起,那个谁谁谁没了,我很吃惊:啊,怎么都没和我说起过,“因为你从初中开始就常年不在家了,所以有些事情就感觉没必要告诉你了”,老父亲依旧很淡然。很淡然的一句话,却让我有了异样的感觉,高中之前的十几年在同一个地方,这也就奠定了我对家乡的概念,嗯,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乡,以后我落叶归根,这就是我的根,但是渐渐的,高中,大学,工作,我也离开了十几年,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可预见性的,我有很大的可能性不会回去,所以从时间角度来算家乡的话,很明显,我是没有家乡的。
每次刚到家的时候,总是会不知所措,包不知道放哪,拖鞋不知道在哪,没有杯子,没有牙刷,没有床,坐着显得很突兀,站着也不知道干什么。直到吃一顿饭的时候,才感觉到融入了家里面。朋友跟我说,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房子啊,这样我想秃废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死宅。我说,你家不是去年刚买了房子吗?“但是那不是我的啊,是我爸妈的”。一句不那么有人情味的话,好像也似乎有那么一定的道理。
家文化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是占了主要地位的:传承,父慈子孝,亲密无间,不分你我,父母的东西迟早就是孩子的东西,父母那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孩子。但是到了我们这似乎就不怎么有效了,父母的还是父母的,和我们关系不大,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强大的血脉形成了强大的羁绊,但是你依旧是你,我依旧是我,我不希望你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我,我承受不了,也不想承受。有过一次我在饭桌上,一个念头闪进了我的脑海: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话,我会和我面前的这两位叔叔阿姨认识吗,十有八九是不会的,那那样的话,我的来处呢?好像是没有的,那现在呢?就是我面前的这两位叔叔阿姨了。
过于理性的思想让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不是很受用,落叶归根时至今日我们连根在何处都不知道,总说是在漂泊异乡,但是在何处我们不算漂泊?愿我们都能找到心安之处,不再漂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