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于从政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〇为国,治国也。何有,有何困难。谓能以礼让治国,则于从政还有何难。若不能以礼让治国,则其纵有礼,其用亦终不得当,故曰如礼何。
〇上章明以义裁利,裁利之法则在礼让。让者,礼之实也。让与礼不是二物,不让则礼非其礼矣。荀子礼论篇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量度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此礼之所由起也。左襄十三年传君子曰:让,礼之主也;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凭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国家之敝,恒必由之。故尚辞让而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〇看为国以礼,哂其不让,程子谓达得便是尧舜气象,其理自见。大学曰: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郑注,戾之言利也。天下皆好利,则礼让之风息,而国不可以为国。故夫子叹之曰如礼何,言礼教将绝于天下,此春秋之所以变为战国也。四书训义云:国之所与立者,礼也;礼之所自生者,让也;无礼则上下不辨,民志不定,而争乱作,亦终不足以保其国矣;盖合一国为一心,叫运之不劳,而欲合一国之心,则唯退以自处,而可容馀地以让人;此先王制礼之精意,感人心于和平,而奠万国于久安长治之本,言治者其可忽乎。故船山先生曰:此章乃圣人本天治人,因心作极,天德王道之本领;此所谓有关雎麟趾之精意,而后周官之法度可行也。
4.14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〇位,人之所立也。所以立,谓所以立乎其位之才德。可知,可以称道的才能和德行。夫以其可知者而立位,则其能也。故宪问篇又约言之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〇上章言礼让,最大的让是让位,故本章论位之名实也。所立是名,所以立是实;己知是名,可知是实。君子之学,求之在己,以其可知者而立位,则能尽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名实相副,诚君子矣。荀子非十二子云: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夫是之谓诚君子。君子若不能正心诚意,徒欲人知而不能自慊,不过自欺欺人而已,何君子之有。
〇易传曰:德薄而位尊,鲜不及矣。言必及于祸也。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所谓道名分者,患所以立也。故孔子作春秋,其要则正名而已矣。董子曰:春秋长于治人,春秋之失乱,拔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也;人事浹,王道备,在得正而已矣。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心正,则天地万物莫不各得其正。是其正名者,正其心也,心正则致太平矣。故春秋深探其本,自贵者始。董子曰: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境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又曰: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庭,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不一于正。易曰: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春秋之所大者,大一统,大居正,于论语叹尧之德见之。故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