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里,国际学校分两种,一种是偏中式的国际学校,一种是偏西式国际学校。
偏中式的国际学校,有自己的外教,也是上的国际课程,也是外文授课,但他们管理风格、学习风格是我们熟悉的,偏中式,学校比较看重成绩、升学率。
偏西式学校则不同,他们不止教学很西式,管理风格也偏西式,相处模式是我们不熟悉的,比起成绩,可能更看重孩子成长。
很难去说这两种学校孰优孰劣,各有各的市场,毕竟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打算。
在我个人看来,如果你把家庭的延续看成一场持续的接力运动,每个人都需要站好自己那一岗,你对孩子期望非常高(比如孩子一定要成绩拔尖,一定要进顶级名校),那么偏中式国际学校可能会比较适合;
偏西式学校则不同,他们不仅教学很西式,管理风格偏西式,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也偏西式。与传统学校不同的是,除成绩以外,学校还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全方位的发展。
你希望孩子成为人生的主宰,学会独立自主,掌握未来发展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综合素质,有能力去应对未来国际化世界中的各种挑战,那么偏西式国际学校可能比较适合你。
而说起偏西式的国际学校,在上海,耀华就是个中代表,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耀华国际教育学校临港校区(以下简称耀华临港,不另作说明),说一下我对这个学校的几点深刻印象,与大家分享。
声名在外
每次去探校前,我们内部都会小小的讨论,讨论去哪个学校。已经去过不少学校的同事建议说,去耀华,看学校一定要去耀华。
有一个内幕消息说,有家长去看了耀华临港,考察一段时间后,觉得特别好,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出于各方面考虑,就直接在学校隔壁买了一套房!
耀华有什么特别的魅力,给我的同事留下如此深的印象,让家长愿意直接买房?
我提前做了下功课:
历史悠久
耀华的背后是香港耀中国际学校,而耀中成立可追溯至1932年,1993年,耀中于上海创办第一所国际学校,是上海国际学校的引领者之一,但这个学校当时主招外籍学生。1998年开始,耀华成立,并且开始招国内学生,目前,耀华在华东地区有3个校区,分别是上海古北校区、上海临港校区、浙江桐乡校区,其中古北校区从2004年就开始对外招中外籍学生。
“办校专家”
保守估计,在当下中国,国际学校的数量大概在700~800左右,有业内人说,真实数量可能在800+以上,国际学校很多,但专门办国际学校的教育集团却屈指可数,而耀华正是其中之一。目前耀华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青岛、烟台、日照、桐乡各地都建有国际学校,相关教育机构。
硬件一流
很多国际学校办校,常“寄人篱下”,有租借别人的教学楼的,更有租借别人一两层楼的,能真正独立办校的,不占多数。耀华的校区全是独立校区,而且硬件一流。
举一个小例:为了保障学校的空气净化,耀华校区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空气净化系统。供应商是世界顶级室内空气净化的领导者——PURE。
△临港校区的环境监测系统,空气真好啊!
全人教育。
要了解一个国际学校,当然要咨询我们远播的顾问老师啦。当我让顾问简单介绍一下耀华时,顾问老师说:耀华综合起来看,是一所比较好的国际学校,他们很重视全人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发展),而且是践行得比较好,学生很快乐,如果您想让孩子获得更全面的培养,更平衡的身心发展,耀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综合各方信息看,耀华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底蕴,有经验,有实力,有自己特色和理念,而且口碑不错,可以说声名在外。
玩得很嗨
顾问老师跟我说,在耀华读书的孩子都比较快乐,我的同事也说,在那读书的孩子很开心。
为什么他们都提到了开心这一点,事实真像他们说的那样吗?
6月9日,我来到耀华临港,先后和耀华临港的外方校长、中方校长,学校在读学生聊了聊,我向他们问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想要到耀华来学习? 如果有孩子,要来耀华读书,你希望他们做什么准备?
他们的回答,都提到一个点,来这里读书是看重了学校全人教育的理念,不想每天都背负沉重的压力去学习。
外方校长孟珂(中文名)说:我觉得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愉快学习非常重要,我希望每个来这里读书的孩子都能开开心心的,学会怎么和人相处,能和其他同学有很好的关系。
耀华临港外方校长孟珂
小孩天性爱玩,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天都在想怎么玩,发明了很多游戏,很多玩法。
但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的,在我走访学校,再结合自己身边人的例子看,我有一个感受越来越强烈:现在的小孩没那么快乐了,他们的玩法也变少了(看电视、玩手机游戏)。
如果说,我们以前的成长都是放养,那现在的孩子都是精养。
探访耀华临港期间,我有一种时光穿梭的错觉,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小学,一群孩子,把整个教学楼,当成一个巨大的游乐场,在通道间快乐的奔跑,玩躲猫猫,做各种游戏,操场上奔跑,玩得很hi,他们还是“放养”状态啊。
在孩子们玩耍过程中,没有老师出来喝止,要知道1楼是各种行政办公室、也是校长办公室所在的地方,即便有我这个“客人”在,他们在自己的“客厅”很自然的玩耍。
孩子们告诉我,他们在这,有很多活动可以选,外教也非常开心,有各种有趣的方式给他们上课。
看来孩子在这读书很快乐,果然是名不虚传。
重在育人
在采访中方校长郑雷女士时,她跟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她的办公室就在一楼,某天放学稍晚的时候,她因为有事,要在办公室处理,门没有关,一群孩子从她门外经过,小孩嘛,走到哪都是嘻嘻哈哈的,然后一个小女生,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看到校长在办公,就悄悄的替校长把门关上,还很有礼貌的鞠了一躬(带点不好意思打扰了的意思)。
这让郑校长十分感动,她对我说,如果是大年纪的孩子,我可能会觉得比较正常,但小女孩才一年级,能这么懂事,真让人惊喜、温暖。
耀华中方校长郑雷
我想,这个一年级小女孩能做这种举动,除了她个人品质外,与耀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学校注重育人也不无关系。
在耀华的教育目标里,倡导道德及精神价值,教导学生关怀他人。
“与科技结盟、与文艺结盟、与文艺结盟”,是他们的宗旨。
在与外方校长的交流中,他好几次说到品格教育,他说希望孩子在耀华能学会成为一个(品格)更好的人,哪怕是成绩差点,其他普通点。
他说他以前是孩子们的篮球教练,带他们打球,有次他手受伤了,手指骨折,大家都以为他不会来了,没想到他还是坚持继续训练,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孩子们,不管发生什么,一定要坚持,尤其当你还在一个团队中时。
重视育人,重视品格教育,最直观的一个结果就是,这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
每次探校,我都会刻意观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情况,学生是怕老师呢?还是喜欢老师呢,还是不在乎老师呢?老师又是用什么态度和学生交流的呢?在我看来学校里的人与人之间怎么相处的,是非常值得重视和关注的一点。
只要你来过耀华一次,不用言语,你能很自然的感受到他们关系有多融洽,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其乐融融。
接力赛培养孩子团队精神,远方小伙伴在加油
举一个小例子吧,当我在和一个9年级学生交流时,一位外教路过,看到他的头发比较乱,就顺手帮他抓了一把,这动作像极了我小时候要出门,我奶奶顺手帮我抓头发一样,那个学生看了一眼,微笑回应,也没有受宠若惊,这是一种习以为常下的自然状态。
窥一斑而知全豹。
自成一套
前面介绍过了,耀华是一所倡导、重视、践行全人教育的国际学校,他们非常看重学生个人的特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在中方校长郑雷女士看来,学校不是工厂流水线,学生也不是需要规模化生产的“工具”。
为了践行自己的理念,他们在课程设置上,给“非主流”课程留足了时间。(这与很多国际学校不同,很多国际学校为了刷分,刷GPA,很多时间都留给了主流课程。)
在与几位不同年级的学生沟通中,我得知,他们每天都留有固定时间,参与选修课,即便已经升到高年级,有升学压力和要做各种申请准备,9年级的学生也还保留好几门活动课。
部分受访学生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就没有学业压力,高年级的学生也很积极的在准备自己的未来规划,学校的作息,也是年级越高,上晚自习的时间就会越长。比如7年级晚上8:20就下自习,9年级得就要晚上9:00才下自习了。
关于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外方校长孟珂,用一张很形象的图告诉我,耀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孟校长认为,在小初高阶段,对比外国,中国孩子的学业压力是偏高的,到高考就形成一个顶点,然后进入大学开始松懈,下滑。
在国外是先松后紧,孩子在小初高阶段是比较松,压力比较小,但越往上走,压力越大,特别进入大学后,压力就突然变大。
而耀华希望给孩子的学业压力是在二者之间,用一个平缓、逐步上升,适合衔接中外的进度去设置课程,调配时间。
另外,耀华是一所特别重视艺术修养培养的学校。
他们的小提琴课程,是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三年级后才成为选修课。据中方校长郑女士称,就她了解的情况,在上海招收中国学生的国际学校中,这样做的学校几乎没有。
耀华的家校联动,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郑校长介绍说,学校每年会组织一场特别的家长会,让孩子引领家长参与。按照学科的不同,每个年级会设立近十个站点。各学科的站点上,孩子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用英文介绍。遇到现场授课或表演,家长也可以互动。
这是三方一体的特殊的见面会,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原有角色身份被打破,教师使学科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家长也不再是止步观望的看客,他们在孩子的带领下直接参与了课堂。这也让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多了一份信任和默契。
( 微信关注远播教育,可查看各地国际学校排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