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人身是棵无根树”。树有千年之龄,而人身只有短暂的百年之寿。因而先辈用人身与树木相比喻,意在教导我们要认识人体生命的脆弱,应当万分珍惜这个难得的人身。人是天地人“三才”之一,被称为“万物之灵”,头顶天,足立地,同于万物,又异于万物,看似无根,其实有根,性体魂魄灵魂之根就系在道德自然本源上。
读经典,聆听先贤智慧,指导现实人生。《道德经》向我们论述了“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我们的修行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
《道德经》第51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意为:万物从“道”中无中生有,由“德”来蓄积能量,显现为“物”的存在,由“势”在推动万物的运转。道、德是万物的根本,没有道、德,也就不会有万物的存在。道、德的作用使得万物自然地生、长、收、藏,会使万物出生也会使其死亡,会使万物成长也会使其衰老。 道道生德养是天下万物的普遍法则。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道德是天地人万物脊梁,是宇宙生命的灵魂,也是天下万物生灭运化的主宰。假如没有道德的运化,宇宙生态不能平衡,日月星辰不能运行,万物不能生息长存,人体生命也不能健康长寿。所以说道德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天地人万物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
道德是万物之父母,天地人万物是道德之子,本性中都携带着道德遗传的基因,形体中皆载有道德之性,只是所含德性物质的质量与数量不同,才构成了大千世界万物万类不同质形的特征。对于人类而言,也就有了国家、民族、团体、个人的概念。也就有了善恶、高低、强弱、美丑的评判。 然而,道德不仅生养万物之形身,而且赋予万物以理性。万物虽无言,但都在默默地遵道行德,完成大道赋予它们的使命。而且是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充分体现着道德的天然属性。日月照耀大地,树木净化空气,谷粮蔬果供养人类,一花一草,一沙一石,都蕴含着道德的因子,彰显着道德的本性。所以万物皆效法道德,就像根养枝叶,叶落归根;父母养育子女,羊有跪母之恩,鸦有反哺之情那样尊道而贵德,这是万物的道德天性决定的。
人类本是万物一分子,所谓“天之骄子”,与万物同禀天性之理。原本也有尊道贵德之性。只因现实中,人类私心浊欲日益膨胀,妄想执着滋生,天性被后天贪欲心所污染,心灵被智识所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