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
“有”这个字虽然我们经常在用,但细想起来却是个充满哲学色彩的字。
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品味那一个瞬间又一个瞬间的变迁和流转,就能特别生动的感受到那个“有”。而这“有”却又来自“无”。任何事任何现象都是会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一个过程。
为了做项目,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非常具体的事,应对各种问题的想法也会随时出现,同时又可能会陷入看得见摸得着的焦灼之中。
活到了近40岁,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有”的出现和幻灭。
人有没有弱点呢?我的那些所谓弱点究竟算是弱点吗?
只要下了一个定义,那就意味着会有一个相反的意思存在,或者说这个被定义的东西就被界定了一个范围。如果说“弱”那就必然有一个“强”相对,说某种脾气或性格是“弱”,也仅仅是说在某一个范围内有这样的倾向。每当我遇到一件事时,不管是对这件事的判断还是处理,都是建立在我自己的立场和世界之中。我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个人喜好和细微的难以察觉的习惯去做出进一步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会有“弱”或“强”的判断,而别人对我也会有相应的判断。这两种判断其实没啥关系。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根本就是一片浮云。这个“别人”包括我的家人、朋友、亲戚、合作者、路人甲等等一切我遇到的人。说是浮云,并不代表我不在乎,我是在乎的,至少现在还是如此。明知是浮云却还在乎,其实不是在乎那评价本身,而是在乎一种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两个人一瞬间就可以完成从爱人到敌人的转换,同时又可以在下一个瞬间从敌人变成朋友。我在乎的不是爱人、敌人、朋友的这种感身份,而是身处这种境地时内心的定位,也就是该如何面对,如何处理这种种的变化。
哪有什么究竟的弱?放在这里是弱,放在另一个角度可能就是强。今天似乎因为弱而吃了些亏,明天说不定就会因为这所谓的吃亏而得到了一些福报,后天有可能会因为这福报而陷入一场灾祸之中。你说,在乎弱或强有什么意义吗?如果说在乎,也顶多该在乎一下这个因缘的起落聚散,观察和思考这种变化背后意味着什么,对接下来的行动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参考。
但行走红尘,最难逾越的就是建立在“我”之判断上的种种观念和依据。所有的对境都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传递过来的信息,我之反馈也是通过这六个方面的功能作用。接受者和传递者都在一处,裁判员和运动员其实都是自己,那个比赛者又是谁呢?
通过雪师的教导我学会了一些“观照”的方法。虽说现在还做不到时时刻刻都能保持观照,但至少是隔三差五的想起来,那冥冥之中的,高悬头顶的一双慧眼在看着“我”。
辛亏有了这个。
如果没有这种不去判断的“观”的智慧,“我”在那封闭的世界中一定会迷失方向。别说是找不到自己,甚至连找自己,问自己究竟是谁的反省都会消失不见。亿万次轮回,如一场梦。
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无”也就没有“有”。
没有这些相对的概念升起我就不知道那个巨大的存在是个什么形状。然后,知道了这个存在的存在又不能执着这个存在。也许这就是真心升起的妙用吧!尽管这个妙用看起来也许并不怎么招人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