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千弱水,可否取一瓢饮?

三千弱水,可否取一瓢饮?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21-05-22 21:58 被阅读0次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参加完2021年县级事业单位考试的监考工作后,首先产生的就是“寻一份安稳的工作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产生如此想法,非一时心血来潮的臆想,而是由事及理的细思量。从大的社会环境审视,由于受特殊因素的影响,这两年整体的就业压力空前严峻。世界的不太平,新冠疫情造成的隐形威胁,加之科技快速发展无形之中提高了机器代替人工的节奏,导致机器把很多就业岗位从人手中抢走。这种内外交困的结果就是让就业雪上加霜,不论处于什么样年龄层次的都或多或少面临潜在的就业危机。

在大的环境的作用下,全国一盘棋也好,局部一布景也罢,都无法规避这种环境中作用。约略审视,撇开其他年龄阶段的就业不说,单就年轻人的就业形势看,因为内外因素的作用,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年轻人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与现实或轻或重都存在一定的冲突,像渴望高薪而不想从事繁重的力或脑力劳动,希望待遇优厚,各种环境舒适稳定,但工作强度不应该太大等。但是,按照习总书记所说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吃得苦中苦”,怎么能“方为人上人”。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带来的就是实际的尴尬——用工需求与求职需求的矛盾。这应该是造成现在公职入职考试火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让公考竞争空前激烈的因素之一。梳理整个公考的全程,一个“难”字可以概括其真实的境遇。说其难,一“难”在组织之难。公考有国家层面的,有省级层面的,也有市级、县级、乡级层面的,虽然层次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选拔不同层次的公职人员。作为国家层面的考试,引发的社会关注度自然很高。稍有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引发社会公众舆论的口诛笔伐,甚至会引起社会群体事件。所以,为了避免造成不良的影响,考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严格管理,周密部署。这中间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对国家负责和人民负责的高度从严管理,是保证公考公平公正的前提条件。而二“难”在于给参与此次公考的相关方带来巨大的困难。特殊的时期,特事特办,这就让今年的县域公考难度增大。疫情的反弹,大型的聚集要严防严控。而这无形之中就要加大各种力量的投入。公考的组织方——地方政府不敢掉以轻心:研判,分工,落实。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地会商,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层层细化;考试的承办单位更有大战将至的紧张,人员的选聘,人员的分工,各项与考试相关的工作的具体落实。如果不事无巨细,就可能造成难以预知的麻烦;考试监考者更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的营造从监考培训就已经开始——严格的检疫测量,行政领导声色俱厉的要求,继之是考试当天的要求——八点半开始的考试,监考者六点半就要进入考点进行培训,然后是漫长的等待。当见到考生,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要一项项进行:审查准考证、身份证和核酸检验单,电子扫描,指导考生填写防疫承诺书和考试诚信单,然后就是各种表格的签字画押,以备追责之需,最后就是三个半小时傻傻地呆坐,不允许做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其他的暂且不说,仅时间之长,行动不自由已经让人无法承受(不是说不自由毋宁死吗)。如果在哪一个环节出现纰漏,还要遭受降薪,甚至降职的处理。体力的透支加上精神的重负,不能不说是一种双重的折磨。但是,以领导者的观点审视,因为监考是一份政治荣誉,也是一份政治责任,所以要倍加珍惜。既然是如此高的政治待遇,所以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都要审慎对待。

其实,就整个过程而言,最难的当属考生自己。对他们来说,每个人都承受着多重的压力,有生活的,社会的,更有自己的;既有身体的,也有精神的;既有体力的,又有经济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整个参考的过程是一个立体性的复杂工程,涉及的因素可谓是千头万绪。就应付考试而言,三个半小时的时间要完成两份试题的作答。而就两套试卷涉及的内容看,有要求在90分钟完成100题的选择题,有需要在120分钟完成长短不等的四篇文章的主观写作题。很显然,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这些任务,而且能够取得一军突起,不仅需要科学分配时间的能力,更要有扎实的综合性的知识功底。单依客观题而言,其中既有数字的计算和处理,又有图形的推理,还有逻辑的推断,更有文章的阅读理解。一套试卷的作答,在90分钟不仅要完成100题的选择,还要准确无误地涂写在答题卡上,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至于主观的写作,长篇的文字材料的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就提供的材料而言,不是声情并茂,故事性很强的文字,而是取材于生活实际的实用性的材料,多以介绍知识为主。要完整地把毫无情味的材料读完,这本身就需要耐心,而读完并从中间提取核心的关键信息,更需要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只有把这两个环节做实了,接下来的写作才不会漫无边际,为文造语才会贴近写作要求。

当然,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单以平时的积累很难实现,这就牵涉到另外一个“难”——经济之难。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参加考试想实现自己突围的考生,裸考是不可能达成所愿的,每个人都会参加各种类型的考前辅导班。因为意识到这种考试所蕴涵的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各种相关的考前培训班都是学费不菲。对很多考生来说,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咬紧牙关,省吃俭用进行经济的投入。如果初试能够入围,面试时为了以防万一仍然要进行大量的经济投入,参加各种面试培训。对很多人来说,从初试到面试所投入的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但是为了实现“咸鱼翻身”,他们不得不咬紧牙关。

其实,从整个监考过程所观察的情况看,公考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试,它不仅考查的是知识,也考查应试的机智;不仅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科学应变的技巧;不仅考查纯知识的使用能力,还考查学以致用的理解能力。即使知识掌握的再扎实,如果不能活学活用,也很难应对这种高强度的检测。所以,在确定自我的生活方式时,首先客观地审视自己,认识自我的长处与短板,再理性地进行取舍,才不会给自己平添很多麻烦,甚至是痛苦。

以世俗的标准推定,公家饭吃的安稳,是风里不来,雨里不去,所以不求大富大贵的进入体制内是最好的去处。可是,以现实的严峻形势看,因为有太多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在独木桥上的厮杀变得更加惨烈。何去何从,在择业时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方向要遵从本心,切不可从众而行!

相关文章

  •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 2018-02-07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 2017-05-26

    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中的“弱水”指什么? 相信大家都对“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个词语不陌生,那么,这10个...

  • 我,,

    任凭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

  • 微段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繁华三千,只为一人饮尽悲欢! =====

  • 三千弱水,可否取一瓢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参加完2021年县级事业单位考试的监考工作后,首先产生的就是“寻一份安稳的工作...

  • 2018-05-30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哎!取之已不易,望君珍惜………………

  • 25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 24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沧海万顷维系一江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千弱水,可否取一瓢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io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