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豆瓣9.1《西线无战事》:一本太好哭的著作,一段太沉重的历史

豆瓣9.1《西线无战事》:一本太好哭的著作,一段太沉重的历史

作者: 空中行云 | 来源:发表于2021-05-11 23:36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既不是一种控诉,也不是一份自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毁灭了。”

小说《西线无战事》被誉为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著名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曾是参加该战争的一名士兵,战争结束后,他以自己的亲生经历为背景,写完了这本引起轰动的著作。

故事从一名普通士兵保罗的视角进行讲述,在宣战口号和爱国热情的煽动下,他和身边的同学们斗志昂扬地参战;然而,在残酷的战争过程中,他们发现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模样。

关于战争的英雄梦想,终究只是局外人不痛不痒的自以为是罢了。

150人的二连,无一善终。当最后一名士兵倒下,历史上留下的,却是军队报告上“西线无战事”几个风轻云淡的字。

可是,他们为之付出了青春、鲜血,甚至是年轻的性命。

一、以小见大,战争就是流血和牺牲

雷马克没有采用宏大叙事,而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真正从战争中细微的个体层面进行细致的描摹。通过描述细微琐事,士兵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将战争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一一展现。

雷马克

作为一名的普通的士兵,在参战奔赴前线的过程中,死亡或者伤残几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而活着反而是一个偶然事件。只有经历了千百次那样的偶然,才几乎能说自己偶然活了下来。可是当下一次枪响,又意味着生死未知。

他们从学校走进战场,所学的物理公式、化学方程没能发挥出作用,而他们只有在实战中累积经验,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摸索任何一丝可能带来生的技能。

吃完上顿,也许就没有了下顿,挨饿受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与他们相伴的是老鼠、跳蚤、淤泥、毒气……一场战役就掳去鲜活的生命,从150人,到80人,到32人,7人,直至最后1人倒下。

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一个个在战火中悲惨地死伤。

本不想入伍的约瑟夫,却最先因枪伤双目失明而被敌军打死;克默里希腿受枪伤被截肢后死掉,继承克默里希长靴的缪勒也因肚子中弹死去;作为领头的卡钦斯基,胫骨中弹,脑后被弹片击中而亡;勒尔屁股被碎片穿破,流血过多而死;艾伯特和海伊的腿中弹,住进医院,分离后再无消息;德特林试图潜回德国,被宪兵抓获送交军事法庭……

读《西线无战事》,像在战争中死过千百回,沉重压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又像在那场战争中九死一生,只剩下深不见底的孤独与寒凉。

雷马克没有煽情,没有过多的艺术渲染,平白的叙述却让人一度悲从中来,几乎难以遏制地难受和哽咽。这是一本太好哭的书,也是一段太沉重的历史,

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被毁掉,战争就是流血和牺牲。

二、精神危机,战争无意义却继续战争

不到20岁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去前线遭受战火的侵袭。而民众对于他们所遭受的,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一味做着胜利的美梦,凭借空泛的爱国热情对战况指点江山。

保罗在休假期里返乡,也遭遇巨大的精神危机。旁人关心的是战争的胜利,而不是战争本身。而作为一名战士,他们不止一次无果地探讨关于战争的意义。

如果输赢是唯一的目的,如果战争是为了最后的和平,那战事又因何而起?

“战争无非就是一个母亲的儿子去杀害另一个母亲的儿子。”只有亲临战场的人才知道,战争意味着杀戮,而对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有妻子儿女,有心心念念的家乡。

在大的背景下,个人特征总是被抹去,变成一个个工具人,一个个数字。尸横遍野,颠沛流离,只要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仿佛就不会痛似的。那些喊着必胜口号的人,何尝知道战争意味着用生命去献祭。

家人希望他能多向人吹嘘前线的事情,老师希望他继续以无比的热情投入战斗,而他的内心信念早已经崩塌。不知道为何而战,不知道战后如何,只是麻木地执行一个个指令,让自己尽可能活下去。

没有人关心他们活得好不好,甚至除了家人外没人关心他们是否活着,他们自己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青春在战火中熄灭,连生活的热情也被抹去。战争对人的改变是由外而内的,他们遭受的巨大精神危机找不到出口。而继续战斗,成了他们唯一熟悉的生活方式。

“时代燃烧着,我的生命却冰冷了。”

三、反战情绪高涨之后,却二战又起

揭露一战的《西线无战事》引起了巨大轰动,即使这样,二战还是发生了。

战争从来都只是一种政治手段,绝不以个人意志开始和结束,而那些血泪的惨痛代价换不来长久的和平。

雷马克的作品及其他反战作品一度遭受焚毁,雷马克本人遭驱逐出境。他的一己之力、人民群众的呼声没能唤来和平。战乱之下,活着成为偶然。

历时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关于战争的概念真的少之又少。

反战,是全人类尚未完成的共同主题。谁煽动和发起战争,就是全人类的敌人。

《西线无战事》是雷马克留下的一个宝贵的时光隧道,他以冷峻客观的笔触,真实描摹和还原战争图景,刻画了民众的心路历程,向国际社会发出撕心裂肺的反战呼声。

与其说它是一本小说,更像一部纪实,它没有那么多的起承转合,而真实发生的事情就足以惊心动魄。雷马克的叙事流畅,文字灵动。在冷静中有一种克制,在克制中有一种激情,而在激情中又有一种绝望,而绝望中,又似乎透出隐隐的希望。

“他的脸上呈现出平和与宁静,好像很高兴结束终于到来了。”

在结束之后,如果没有长久的和平,就没有真正的平和宁静。

《西线无战事》是一部伟大的反战著作,雷马克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名真正的反战勇士。


*作者简介:空中行云,一个集爱与孤独于一身的女子,在梦与现实之间自说自话。

相关文章

  • 豆瓣9.1《西线无战事》:一本太好哭的著作,一段太沉重的历史

    “这本书既不是一种控诉,也不是一份自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毁灭了。” 小说...

  • 观《西线无战事》——战争之殇

    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观看第三部电影——《西线无战事》。好莱坞电影人迈尔斯通根据雷马克的名著《西线无战事》拍摄的同名影...

  • 石榴的读书学习笔记

    1月15日 西线无战事 开读

  • 自考打卡day2

    加油!今天写了两张试卷,看了《西线无战事》

  • 西线无战事

    开头:我们待在火线后面九公里的地方。 结尾:他向前倒下,好似在地面睡着了。把他翻躺过来时,你会发现他并没有遭受太久...

  • 西线无战事

    我要把头埋在母亲怀里 像少时受到惊吓那样 父亲我怕你的目光 你要的那滴热血 已经抹在墙上 今天天气真好 那位美丽的...

  • 西线无战事

    这本书最让人痛心的是一群与我相同年龄的少年上了战场,战争带给每个人的痛苦都是深刻而且不可磨灭的。 全书一开始保...

  • 西线无战事

  •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江山文学网 题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爱情,但完美的婚姻却并非爱情,或者不只是爱情。因为幸福的婚姻需要...

  • 西线无战事

    Erich Maria Remarque 朱雯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雷马克的作品中我听说过的第一部就是西线无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豆瓣9.1《西线无战事》:一本太好哭的著作,一段太沉重的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lo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