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扬一
1.
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以为大概十一二月份是我这几年里最难熬的日子了。
焦头烂额的毕业琐事、准备的七零八碎的简历、和朋友剑拔弩张的关系以及毫无头绪的未来。
那时候许多人已经找好实习工作了,有的已经在外面租好房子了,再不济也已经决定好未来自己从事的行业和去留了,室友们每天都会接到面试通知让她们去参加面试。
只有我还不知道想从事什么行业、到底去哪个城市,于是死守在宿舍不愿意投一份简历出去。
那时候特别焦虑,没有人告诉你是抓紧时间找工作还是不要着急慎重选择。
爸妈每次打来电话也只是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过年,我不说工作的事情他们从来不问。
有次忍不住向我爸抱怨,说不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做什么,越是大公司越是实习工资少的可怜,根本养不活自己...如果再换一个城市的话,租房子重新开始更是想都不敢想,可能接下来的半年还要花他们很多钱。
我爸在电话里说
“如果是这样的焦虑,你完全不用有任何压力,时刻记得有老爸在呢,要爸是干嘛的?我养你。只要工作是你喜欢的,不用管工资多少,尽管去。”
这是他的原话,然后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念了大学之后,我跟我爸突然从寡言少语变得无话不说,谈友情爱情说生活梦想,每次打电话都能聊上很久。
那天晚上也是。
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说起关于未来的事,我说最大的心愿是接下来的工作可以赚钱养活自己也能够养活整个家,你可以不用出去工作好好待在家里陪妈妈。
然后第二天妈妈打来电话问我说
“你跟你爸说了什么,他打电话来开心的不得了,说要不是太晚了,真想去大马路上跑两圈。”
我惊讶只是说说遥远未付诸行动的话也能让他那么开心。
他常常愧疚给我们的不够多不够好,其实他用尽力量给的已经够好了。
2.
十二月份的时候关于毕业的事情已经接近尾声,因为一心想着离开长沙但那时还不能说走就走,所以我依旧没有投任何简历。
有一天晚上妈妈打来电话,情绪低落的跟我说认识的跟我同岁的女生的爸爸去世了,安葬的那天一起去的人都在哭,大家不知道怎么安慰他的家人...如果卧病在床也至少可以安慰说总有康复的指望,可是他突然就离开了,那个家失去了所有的盼望。
妈妈在电话里跟我说快点回家吧,多陪陪我们多陪陪你爸,多孝敬孝敬他。
我就听到我爸在电话那边说
“不用孝敬我,回来给我拌几句嘴就够了。”
她在电话里说去世的朋友年纪和爸爸相差一岁,病情来的猝不及防,送到医院医生检查了之后说没事的,却突然就恶化的再也没有醒来。
我十月份在家门口见到的安然无恙的人,十二月份就突如其来的长眠地下了。
以前只是听说,遥远的谈论大多唏嘘过后就忘记。
只有那次我真切的觉得生离死别这样的事离自己很近,感受到“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这样的话如此沉重。
3.
也是接完那个电话我不再犹豫年前找工作还是回家,演唱会结束我就决定回家陪着爸妈过年了。
回家空闲的大段日子里,本想着好好尽孝的自己鬼使神差的跟老爸闹别扭还在2017年的第一天就惹我妈大发脾气。
我们总是习惯把爱他们的心放在遥远的无法触及的思念里,却总是等到近在咫尺的时候尽不了一点为人子女的孝道。
事情的起因都是很小的事情,可能是我长大到让他们开始觉得没有依靠的安全感了,可能是他们老了敏感的患得患失,更多的可能还是我没有好好照顾父母慢慢开始变小想要依赖我的情绪。
我爸是因为要我帮他淘宝买东西,我却反映迟缓表现的不够积极的态度很伤心,私下里跟我妈诉苦并且好几天都不愿跟我讲话。
我觉得无中生有的委屈又拉不下脸来去跟他道歉解释,更是觉得这样的小事跟我冷战好几天让我很难过,但难过的不是他生气,难过的是原来他这么这么在乎我对他的反映和态度。
只是就算是他不愿理我的那几天里,我跟朋友聚会回去晚了他还是会打来电话冷冷的问,什么时候去接你,然后很酷的挂掉电话,一直到接我到家都不说一句话。
我妹有次告诉我,听说我要从长沙回去了,他晚上泡脚都在笑着念叨;高考结束挣钱给他买的皮带,到现在他还在用着。
我心里开始觉得愧疚,怪我长这么大了还没学会在他们面前考虑周到。
跟我妈吵架的事就更加离谱,我更觉得像是刚好她那天心情不好的无理取闹,其实算不上吵架,因为都是她一个人在喋喋不休的凶了我好几个小时。
我妈从小到大发脾气在我的生命中都留下很深的阴影,她发脾气的样子很可怕,我只要想起还是会觉得心惊肉跳。
可是大年初一的那个争吵我是真的觉得自己被伤害到,我痛苦她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判断我的对错,也惧怕她一言不合就爆发的怒火,更是伤心她几乎从不愿意换位思考来理解我...
可事实就是这样,作为孩子你只能接受并适应父母几十年的生活习性和处事方法。
因为是父母,所以不能强硬的解释,不能摔门就走,不能像有些合不来的朋友一刀两断,更不能声嘶力竭的跟她对着吵,所以只能忍着,接受并保持沉默。
4.
过年那几天我觉得我没办法说服自己争吵之后的一切如常。
于是大年初一晚上躲在被子里跟朋友边说边哭;
大年初二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看奶茶演唱会的视频,明明里面欢声笑语我却哭的泪如雨下;
大年初三家里来了客人我躲在卧室里哭,怕亲戚看到丢人却伤心的想停都停不下来;
有时和我妹在一起说话提到这个话题她劝着劝着也要一起哭…
可能日子久的我妈已经完全忘记了,我还是每天想起都要悄悄的掉眼泪,告诉我妹说发誓今年过年绝对不回家。
我就是觉得自己伤心到了骨子里,我就是难过她的固执和偏激,我就是觉得不被理解的感觉憋屈到绝望,我就是觉得她每次极度生气时说出的话伤的人体无完肤。
我把所有的东西都删掉,把珍贵的东西都毁掉,也没办法抵消掉心里的悲伤…
可是,我妈并不是虐待子女的后妈啊,她爱我们爱到骨子里,我们是方圆几里被百般呵护溺爱长大的孩子啊。
她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
我们爱吃的她从来都不爱吃;我们吃不够的她从来尝都不尝;我们需要的衣服鞋子她总挑最好的买;她的日常用品却常常货比三家拿最廉价的给自己;她总在我回家的前一个月就把我最爱吃的东西塞满冰箱;我说我爱吃莲藕于是餐桌上顿顿都有;我说我爱吃葡萄她就买了洗好,看书上说摘成颗粒营养会流失,就用剪刀保证不剪破一个个放好…
她就是这样一个极度溺爱又非常偏激的妈妈,有时候我宁愿她别给我们那么多的爱,也少些发火时可怕的暴躁。
5.
过完年来上海之后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我都跟我爸讲话更久一些,心里的坎还是让我对妈妈有些沉默寡言。
她有时会说这几天不打电话是不是有男朋友了,有时会怯怯的在我爸旁边问我有没有想她,上次还漫不经心的问我过年回不回家…
接电话的时候鬼使神差的我偏偏就是不想笃定的回答她,就是想含糊其辞的让她知道我还是在介意,可是挂了电话心里就愧疚起来,明明还是很爱她,一百个希望她好,没有发工资就想好了无数种想要为她买的东西,想要给她制造的惊喜,可是一接到电话我连一句暖心宽慰人的话都说不出口。
前段时间看《请回答1988》的时候,德善因为父母的不理解和每年生日的差别待遇哭的凶惨夺门而出,她的爸爸妈妈一脸错愕,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
于是有天晚上德善的爸爸捧着属于她的生日蛋糕站在胡同口等她时说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请我女儿也稍微体谅一下吧。”
看这一集的时候,我哭的特别惨,因为一直耿耿于怀,因为离开家不久,因为感同身受。
其实我们做子女的对父母又做的好到哪里去了呢。
对喜欢的偶像喊一百句“我爱你”那么轻而易举,却对自己的爸妈难以启齿绝口不提;
对身边的朋友总能细心周到的相处,却对自己的爸妈冷言冷语的相对;
......
过完年爸爸的那场车祸更深的让我感受到,其实我们口中所说的以后啊,以后有钱了再说、以后有机会补偿、以后慢慢耐心沟通、以后空闲了多打电话、以后有的是机会...其实以后的时间真的不多也等不及。
我也渐渐明白家人的确最不懂。
不懂你的追求,不懂你不切实际的理想,不懂你一腔热血,不懂你放荡不羁的自由,不懂你热爱旅行追求的诗和远方,不懂你热切喜欢的偶像,不懂你年少热泪盈眶的青春,甚至不懂你现在的生活是怎样...
但懂不懂有什么可重要的呢,最终消除隔阂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脑袋,而是手拉手坚决不放手的那颗心。
我想是的,这些话我开始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