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无数歌颂母亲的故事,却鲜少提及父亲;而现代家庭“丧偶式育儿”现象又普遍存在,“爸爸”这一角色似乎长期缺位。
倒是欧美文化里常常强调父亲的作用,最近上映的《狮子王》也是用动画来隐喻人类社会里的“父子”关系。一代狮王木法沙对儿子辛巴的教育和成长关怀备至,堪称完美父亲的典范。
正巧同档期一部由邓超主演的《银河补习班》也是讲“父子”,在国产片里实属罕见。
是由邓超老搭档俞白眉执导,尽管之前的《分手大师》口碑不佳,但这一次却彻底打碎自己,重新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讲故事。所谓“银河补习班”,即是片中男主角马皓文给儿子马飞办的补习班——所在地不过是一间破旧的老屋——然而他并不让马飞接受学校的安排,承担繁重的课业,只是尽全力教他激发出内心的梦想——飞上天空,于是便以“银河”为名,开启追梦之路。
谁能想到,不过一个学期的功夫,马飞的成绩就从班级垫底飞跃到年级前十,后来更考上飞行员,最后当上宇航员!
显而易见的是马皓文独家的教育法卓有成效,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好父亲的失意人生。
故事一开场就是马飞为“上天”参加新闻发布会,找不到父亲的身影。
怎么可能呢?他一手培养出的儿子,现在迎来人生巅峰,他竟不来亲眼见证?
紧接着剧情就抽丝剥茧般地,慢慢揭开马皓文的过去。
原来除了父亲这个身份之外,他也有过自己的人生,在30年前他也曾站在他的巅峰上——作为优秀桥梁设计师参与亚运圣火传递——然而下一秒就眼睁睁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桥轰然垮塌。
当然不是他的错,他的才华能力绝对一流,可他是骄傲的,他是善良的,他甚至是一个怀抱古典理想主义情怀的大好人,他肯定觉得自己也难辞其咎,像个铁骨殉道士,竟甘愿自毁名誉,一个人替整个单位背了锅。
即便是坐牢几年归来,马皓文眼睛里依然有光,依然能叫儿子相信——凡事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没有做不成的!
放在几年前,我一定会觉得这是毒鸡汤,刚从象牙塔出来到社会上碰了几次壁的人,往往都倾向于迅速地现实起来,什么都是利益优先,梦想是个虚幻的东西。
可以说,《银河补习班》拍了个最难拍好的主题,邓超塑造了个最难演好的人物。
这是个多么讽刺的年代啊,追梦本应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可等到真有人把追梦之旅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们听,我们竟然不太敢相信了!
退一步说,假如马皓文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又怎会发自真心地爱孩子?
他始终是谦卑地,认真地学着当好一个父亲,而不是像当下很多男人一样,觉得出了个精子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父亲,把养育的责任一股脑推给母亲。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多了,渐渐被我们当成了新的“正常”,反过头来说别人不现实,太理想,难道不荒谬么?
从1990年亚运会到1998年抗洪救灾,再到如今红红火火的载人航天事业,马皓文都有意无意地被裹挟在其中,成为时代大潮里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一路见证着经济腾飞、人心险恶、教育改革以及航天大国崛起之路。
就像狮子王木法沙一肩扛起整个王国的兴衰荣辱,马皓文牺牲自己一个,成全身边所爱的人,到头来被同事背叛,被路人鄙夷,就连亲生儿子都害怕被父亲的“污点”连累。
当我看到白头发的邓超对儿子惨然说出:“我的教育彻底失败了。”一句话戳中泪点,终于叫我彻底信服了这个人物。他心中的善念和理想到老也没变,可他也确实葬送了一辈子。在这个意义上,《银河补习班》竟是一出无比现实的人间悲剧。
虽然导演为了撑开时代跨度,令故事多少有些枝蔓横生,但难得的是那一股真诚,那一股不管跌倒多少次都不服输的劲头:在外人眼里,马皓文是一个失败者,顶多是一个航天英雄的父亲,可他自己却永远相信自己的了不起,并不因任何评价而改变。
很感谢在这浮躁年代还有主流电影人愿意认认真真去呈现一颗最简单朴素的赤子之心。这绝对是今夏最感动人心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