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输入与输出

输入与输出

作者: Knowingisbeing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0:43 被阅读0次

导语

得到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第三模块算法与第一性原理“认知产能”讲到:在学习中,输入和输出是什么关系?

读完感触很大,我们很多的时间可能都是在伪学习,只满足输入和输入来带的充实感,不关心这些输入是否消化,在我们脑子里是否进行了处理,形成更多的回路?是否有输出结果或者在我们想输出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很快地调取到?


“伪学习”是一种存储和输入活动

“找不到东西”例子

“找不到东西”不是一个纯粹的认知问题,但它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认知中的一种困境——我们存储了很多东西,但没办法及时、快速、准确地搜索到它们,以至于这些东西如同不存在一样。

从这种现象里我们能意识到“伪学习”的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存储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伪学习让我们产生一种幻觉:不断加大初始输入的量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人乐此不疲不断输入的原因,可以获得满足感,其实是虚幻的。

“伪学习”误解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一种存储和输入活动,而是一种生产和输出活动。

认知是一种生产和输出活动

任何认知都是在调用已有的存储(已有的存储的质量和数量非要重要),对新事物、信息和知识作出快速判断。由于这个过程非常迅速,以至于我们没有意识到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产和加工活动。

我们设想一个场景:你在一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的小巷子里找旅馆,天已经黑了,你突然看到巷子另一头有个黑影朝你走来——你立即陷入到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为“战斗或逃跑反应”,也就是一种高度警觉、随时可能采取行动的状态。但你借助身边橱窗的灯光,很快发现那个黑影是一个穿着花格子衣服,头发很长的人,这时你立即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女性——你一下子就放松了。

这个场景是一个典型的认知过程。在短短几秒钟之内,你借助橱窗的灯光看到了花格子衣服、长头发,可能还感受到了那个人走路的步态……这几个小信息在你的头脑当中瞬间而又迅速地合成,使你产生了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是一个快速运转的生产过程。

吴伯凡老师反复强调“认知是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复杂、完备而又运转迅速的生产体系作后台,认知是这个后台运转体系的一个产物。

认知过程包含着输入,比如刚才例子里讲到几个关键信息都是输入的, 但你获得一个认知,恰恰是输出的过程。

我们就理解了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包括我们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但收效甚微。答案很简单:我们很可能陷入了“伪学习”状态。这种状态之所以成为“伪学习”,是因为它对认知和学习有一个 致命的误解:把学习和认知当成输入和存储,而不是输出和生产。

”伪学习“只注重输入的数量,没有注重输入的质量。采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是可取的,输出的结果可检验输入的质量和有效性。

UPS分拣中心例子

这个分拣中心每天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会有大量飞机像无数蜻蜓飞过来,把大量邮件送到这里。你刚开始看到会觉得很奇怪:这些邮件就像被处理的垃圾似的,从飞机上往流水线上倒下去,传送带上全是各种各样的邮件。但你往前走就会发现:

---主传送带的两边有很多岔口,相当于支线;

---邮件走到某个岔口,立即会被推到一个支线上——这些邮件或早或迟都会进入主传送带两边的支传送带上;

---支传送带上也是同样结果:刚开始是没有差别的,但接下来邮件又被推到下一级的分支传送带。

亚特兰大UPS分拣中心在开始阶段是简单粗暴的——所有邮件没有差别,但在传送过程中,通过一级一级分拣,所有邮件就会各就各位,传递到传送带的尽头——具有相同地址,也就是具有相同归属的邮件被装上了卡车。

我们也可以把每一辆卡车理解为一个传送带,它再经过一系列的递送系统,直到每一个邮件一一对应地送到每个客户手中——整个系统是非常精细的:

---任何一个邮件都不是一个简单物理意义上的物体,而是带有信息标志的;

---一个物体没有编码(上面没有地址),它就不是邮件,分拣系统也就没办法识别它;

---邮件是被编码的自带信息的一个物体;

---物流不是实现简单的物理位移,而是进行信息适配。如果信息不准确,就只有一种结果——查无此人。

类似于我们的认知过程, 当大量材料输入进来的时候,如果不进行分类和编码,就像是一堆没有地址的邮件,结果只能是”查无此人“,最后倒在垃圾场里。

而要实现这个过程有2个条件:

第一个是初始材料本身必须是自带信息的;

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还要在头脑中有一种精细的分拣系统,能够将信息各就各位地传递、放置在真正归属的位置。

我们的记忆就像UPS的整个递送和分拣系统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精确的生产系统。


小结及感悟

1

当你在问“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学习效果还那么差”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住宅小区堆满了各种邮件的收发室,没有专门的人把这些邮件分送到各户去,或者有那个专门的人,但他很懒或根本不识字,最终导致收发室里堆了很多东西,整个递送过程没有完成。但每天还会有新的邮件进来,收发室空间有限,怎么办?前面进来的邮件会被悄悄当成垃圾扔掉——这就是一个只强调不断增加输入量,而没有加工、递送的认知生产系统。

当今后只强调输入量的时候,问一下自己,你是要成为UPS的分拣中心还是成为塞满各种杂乱没有地址的信件的收发室?

2

我们每天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文字、声音、色彩,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造成的初始体验,如果缺少认知的生产系统,它们很快就会从我们的头脑中消失。我们的大脑只会保留那些有意义,也就是经过编码并最终完成了整个递送、放置过程的东西,只有这些东西才会留下来。

正是读到这里,让我产生了记录这篇文章想法,这个记录的过程中,也是在强化这个认知。当今后只满足输入,懒于整理和温习不愿输出的时候能调取到这个知识点来警醒自己。

3

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产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被动接受输入的过程,所以,在理解认知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注意力聚焦在认知产能上。这个产能既包括生产的量,也包括它的生存品质。

产能有限的时候再多的输入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涉及到一个关键词:认知产能。

4

认知是一个 产品,产品要有流程,你想要获得好的认知,除了摄取初级的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加工体系的完善,而不是简单吨货式地摄入大量东西。

问题来了:什么是知识产能?我自己的在认知产能处在什么水平?怎么才能建立自己的认知生产系统?

且待下篇分解。

相关文章

  • 2020-10-22

    输入与输出 阅读,学习,写日记,写作,健身,饮食,都是输入与输出,输入是为了输出。想输出必要输入,输出是倒逼我成长...

  • 深度思考-输入输出与本质

    深度思考-输入输出与本质 目录 1、输入与输出 2、本质 3、总结 1、输入与输出 输入输出就是现象。 A:我有个...

  • 学习与践行相结合,输入与输出相匹配

    学习与践行相结合,输入与输出相匹配 学习与践行相结合,输入与输出相匹配。 以输入转化为输出,以输出倒逼输入。 只有...

  • 调用高德开放平台-----输入提示API

    调用输入提示API的输入与输出源代码展示 输入 输出

  • Java 扫盲(1.5)输入输出

    读取输入 格式化输出 文件输入与输出

  • 输入与输出

    参加007写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写东西总是从自己出发,把自己的想法倒出来,也不管别人想不想看,算是发泄自己的情绪...

  • 输入与输出

    输入越多越有意义,输出越自然越顺畅 最近,写作群里桃花老师每天发一些有深度的文章,供大家分享,想让大家从中获取更多...

  • 输入与输出

    她的名字叫A,于她而言,生活像高压水泵,被挤压过后,不停的向外输出,将灵魂中积累的东西拼了命往外倾倒,想让...

  • 输入与输出

    自从生完2个孩子以后,生活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穿好看的衣服,no!贴个面膜,no!安静的看会书,No!生活完全不属...

  • 输入与输出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以结果为导向,即明确目标,这是我们最终的输出。 有了输出就必须得有相应的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输入与输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ob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