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在我写稿的过程中,有一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是不错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总是给人带来启迪,让人写出不错的文章来。
我曾经习惯描摹身边的一些真实的人和事,那些活生生的材料原本就极具戏剧性,无需我添油加醋,照本宣科地将事件记录下来,这便自成为一篇好的文章。有一回我写了一篇散文,主人公是一位老人,因为与邻居发生了一些口角,老人一气之下喝农药自杀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自杀的老人的遭遇令人同情。
根据这一事件,我很快写好了一篇文章,我特意对人物的姓氏做了一些简单的处理,避免对号入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真实情感,文采斐然,我自我感觉也还不错。我将这篇文章投到一家知名的公众号,编辑很快就给发了。为了提高阅读量,我又将这篇文章在朋友圈和一些同学群里转发了。
我嘚瑟了没两天,没想到那位平台编辑忽然给我来信息说,文章遭人举报,要求下架那篇文章。这件事令我感到很震惊,平台编辑安慰我说,出于一些同行的嫉妒,他们平台经常招人诬陷举报,做自媒体实在太难了,对此编辑表示歉意。而我也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对劲,按说这样的一篇文章也没有指名道姓,怎么就引起一些人的不快呢?它更没有涉及违反互联网相关的内容,怎么会招人举报呢?
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那篇文章在朋友圈发了以后,马上有熟人给我发信息来问,你这写的是XX家的事吧!我并没有正面回答他,对此事也未置可否,讳莫如深。心说文章里的东西,虚虚实实,哪能跟现实对号入座呢?这就好比许多文学作品里的“我”,并非作者本人一样,毕竟文章可以有许多杜撰和加工的成分。
现在文章遭人举报,我隐隐觉得,当初那位与老人发生口角争执的事主是不希望有人将此事再次提及的,派出所对此已做过处理,对事件本身早已盖棺定论。如果这事再次被提及,无异于戳人伤疤了。虽然那位事主并未联系我,出于心虚,我没来由地觉得是他举报了我的文章。
那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文章被平台删除,我觉得有些无辜。但是这事又提醒我,涉及到一些真实题材的东西,不是说不能写,但一定要慎重,观点不能偏颇而有失公允。文章的细节可以隐晦一些,不要太直白。从这件事我也明白,为什么许多作者写文章不愿发朋友圈了,他们甚至不希望熟人看见自己的文章,写作于他们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当然有些都只是我的猜测,未经证实。我写的文章遭举报,我宁愿相信那是平台对手恶意竞争造成的诬陷。因为后来,我换了一家平台,重新又将那篇文章发表出来。文章阅读量非常高,却再也没有遭人举报一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