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天门统战
我记得一位伟人曾这样描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
人亦如此,平凡的人生,才会活出生命的精彩!
我是天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郑汉兵,不仅用我坚韧不拔,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实践着这一人生信条,更用我奋发向上,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范给神圣的统战工作增添更加亮丽的精彩。
2OO2年12月,我调任市委统战部,带着市委的嘱托,顶着舆论的压力,欣然走上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的岗位,分管民主党派工作,如何振兴,发展,壮大天门的民主党派,发挥多党派合作,为市委市政府参政议政,当好参谋,为振兴天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天门的过去好多年只有中国国民党一个小小的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0人。我分管这个工作后,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市民主党派的发展明显滞后,远远适应不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天门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当时有人嘲讽,也帮我献计,人过五十,仕途没戏,进了统战部,养好后半辈,不需多操心。过去是人求你,现在是你求人,管他有多少个党派组织,与你没有什么关系,这些话我听到后就像风一样在我耳边一吹而过,作为一个党员怎么这样想,我选择了统战再职再位,还是要有所作为,尽职尽责。
我在市委常委邓星亮部长的全力支持下,要我从发展壮大我市的党派组织入手,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来。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面对闲言碎语,我十分坦然,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好坏之别。即使给我一块贫瘠的荒地,我愿做一头默默耕耘的黄牛,使其变成一块沃土,让我分管的工作再度闪光。于是,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注重培养选拨民主党派的后备干部,经过多方推荐,重点考察,确定了两名无党派的后备干部,副市长宋君慧,农业局副局长,代开平,把这两位同志的挡案一并上报到了省委后备干部人才库。即时得到了省委和省委统战部对我们报送对象的认可。经过运筹帷幄,精心设计,定向培养我市民主党派的后备干部人选,并确定我们市无党派的副市长吴汝慧,天门报社谢顺华,市检察院左平洲等一批后备干部。二是注重我市的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就我了解周边县市,每个市都有2一3个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我认为我市也应该有,这方面是我市的一个薄弱环节。这就是与其他县市的差距,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常委邓星亮部长同意与认可。于是我就大胆的探索,写出了上报省委和省委统战部要求成立民革天门市委员会,民建天门市委员会和民盟天门市委员会的书面报告。通过努力,多次申请,反复做工作,亲自跑省委统战部,反映情况。一手抓上报工作的同时,一手抓内部的组织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党员,会员的大发展。双管齐下,在我的努力下,终于用我的行动感动了省委领导和省委统战部。同意将我们的报告报送到民革中央,民建中央,民盟中央。终于在不长的时间内都得以批复。
2005年十一月,我市民革,民建,民盟三个市级委员会相继成立。从此结束了天门历史上无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的历史。所以到现在有很多同志说,我郑汉兵是天门民主党派市委会成立的创史人。我认为这话又对又不对,对的方面,确时是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运筹惟幄,精心的谋化,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不对的方面,这个成绩的取得应该归功于市委领导,我个人只不过是在这里面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工作。各个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民革由过去只有一个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0人,到现在已发展到五个支部,党员人数83人。民建从成立市委会到现在,已发展到6个支部,会员人数巳达到129人,民盟已发展1个支部,会员以达58人。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同志纷纷走向了各级领导岗位。在我推荐到省委后备干部人才库的两名同志,一个是宋君慧,任天门市副市长,兼任民建天门市委员会主委,工作不到两年就调任民建湖北省委秘书长,另一个代开平同志,农业局副局长调任市人大副主任,兼民革天门市委员会主委。副市长吴汝慧,兼任民盟天门市委员会主委。宋君慧调湖北省民建后,又调天门报社主任谢顺华同志任天门市政协副主席,兼天门民建市委会主委。
最近几年,天门的党派工作,开展的生龙活虎。有声有色,得到了省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与认可。联略友谊,沟通感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言献策,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团结协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当参谋,为振兴天门经济作出了贡献。
不负功名重砺器,跃马杨鞭踏征程。在天门民主党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时,在同事的贺彩下,在五彩鲜花的簇拥中,我并没有陶醉,更没有停歇,而是以对事业追风赶般的执着,对统战独有情钟的胸怀,用真诚的心血化作浓墨重彩描绘更加灿烂的画卷。我巳虽退休,但时事关心天门的统战工作。这就是一个退休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这就是一个统战干部的高尚情怀。
正是有了无数个像我郑汉兵这样忠诚的优秀统战干部,我们党的统一战线法宝才永放光彩,熠熠生辉。
作者:郑汉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