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题目“怎么才能不虚度大学时光”是否可以理解为怎么度过大学时光?
看着这个题目我回忆了片刻,回忆了大学之前的时光,回忆了我的曾经。高中时代的老师大多为了安慰思想及其空乏的学生,都编造了一个白色谎言:到了大学你们就幸福了,自由了。
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大学没有高中老师说的那么美好,但是也不差,至少没有成绩决定论,你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每天啃着重复的知识,很多时候你可以做你自己喜欢的。但是,突然摆脱了长达12年的高压教育,一下子压力释放,突然迷茫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作为一个2018年要毕业的大学生,我写下参考意见:

1,继续用功读书。
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不同,上完课基本上就没有人影了,他们不会逼你学习,管辖范围只要你上课不捣蛋,不影响到他们的讲课。但是,如果你想学他就会教你,不学也就拉到。突然摆脱压力的新生可能在大一还会好好的听课,不逃课,但是大二是一道分水岭,被拉下水的不少。
你们会形成以寝室为单位的小集体,你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打游戏,一起逛街,一起逃课,一起堕落.....进入一个新群体,群体带来的安全感总好过个人单打独斗。但是,我希望你好好读书,学霸总能得到任何上位者的青睐。不管是你以后为了读研也好,你的成绩是别人判断你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大学虽然宽松,但第一要义是学习,如果你是富二代,官二代,家里提前给你准备了工作,这个话当我没说。
2,参加一些社团
大学中的社团是一种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中你可以学到很多的内容。你会学会人际交往,你会学会合作,你也会学会承担,你还会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然,大学中不要专注于所谓的人脉,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在于交换。《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及,一个系的才子和另外一个系的才子总有一天会偶然相遇,成为好友,这不是偶然的,只是因为相互优秀有一天会产生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3,多读书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夸大了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我的文章《2016.2.8-2016.12.31看了97本书,推荐这6类书》中曾经提及:

现在补充:读书能从别人的文字中读到自己的人生,慢慢读书是一种培养自己耐心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你不只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为什么,另外,你还能够判断生活中的很多常识,不会轻易的人云亦云,这也就是读书思考的效果。
4,运动
在中国12年的教育中,是看不起运动的存在的,很多人的体质很差,从而健康,精力都有影响,如同慢性中毒,一步步影响你的学习,工作。其实慢慢过来,很多学校都硬性要求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比如说清华大学,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跑上三千米。
很多学生每次体测800米,1000米就受不了,群体效应很大,因为这个原因,大学中很多人越来越不喜欢运动。其实,健康,运动为1,有了1才有后面的很多个0,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都不愿意行动。
2016采用咕咚记录运动距离,跑了500多公里,对女孩子来说出点汗,血液循环加快,皮肤好了很多。在运动中,能够清空消极情绪,整个人精神一点,平时精力也更加充沛,专注力时间更长,能够有精力做很多有意思的事。
5,发现自己喜欢的事
大学时间很充裕,很多时间可以思考,然后尝试,让你知道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在大学后我发现我非常喜欢狗,喜欢狗黑溜溜的大眼睛,舒服的毛发。顺藤摸瓜,我认识了很多狗的品种,带小狗爬山,跑步,给它们拍照,它们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知道世界的角落有很多流浪狗以后,想用自己微薄之力以后收养它们。
我还发现我喜欢码字,没事总随便写写,有时候想起一些场景,用文字把它们描述下来,然后保存。冯唐那个老男人说过,每个月总得写出几篇成文的文章出来,把你的想法描述出来。说出来和写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锻炼讲话之外,还要锻炼你的书面表达能力。

6,学好英语
如果说我还有什么后悔的事,那大概为今年12月的六级没有考过。虽然说四六级只是一个检测标准,但是没过心里还是戚戚然。学了这么多年的应试英语,不少人已经丧失了对英语的兴趣,如果不是学习、工作必须,估摸着很多人都不想学习了。
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换个视角来看,就将它当作一门方言来看,学了可以和别人交流,可以体验很多的梗,可以打开你的视角,思维不再那么狭窄。说道这里,我的安排是每天看一个ted视频,其他的计划暂定。
7,做适量的兼职
大学的时间比较充裕,特别是大二,大三阶段。因为公共课的减少,周一至周五都有很多的时间。其实我大一就做了很多的兼职,很多工作都尝试过。但是,大学生兼职的工资都是体力活,工资很少,虽然赚钱很开心,但是能够明白父母赚钱的不容易,适量做做就够了,很多的时间不如做以上的6点。
想到什么经验再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