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更计划】No.18先近恶,后知善

【日更计划】No.18先近恶,后知善

作者: 刘生辉Aaron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3:45 被阅读10次

【一】

有这么一个故事,深山老林中有一个寺院名气很大,有一块大石,相传为一位菩萨的悟道地址之一,被称为石莲台,巨石方广五丈,可以容数百人。而一人就能让其晃动,没人能够解释原理。时光荏苒,石莲台以及变成废墟……原来这座莲台会摇晃的真相,是孕育出一个淘气的石精灵,每次有人尝试摇晃巨石,它就立即兴致勃勃,左摇右摆,巨石便随它晃动,于是让人误解。但是有一天,它觉得有些无趣了,于是就想去找找还有其他小伙伴吗?最后它接连找到了两个伙伴,一条蛇精,一头獐子精,赤子之心的石精灵,被它们分别骗去了一些宝物,但是它始终坚持寻找伙伴。最后它终于找到了一位不跟它索要任何东西的花精,它带着她回到石莲台,一起玩耍,一起戏弄那些游客,但是最后等到它某天睡觉醒来,发现石莲台的灵气都没有了,一点都没有剩下,花精也不见了。失去灵性的石莲台再度无人问津,最后彻底被遗忘,小石精经常坐在石台边缘,哼唱着乡谣,轻轻摇晃脚丫。它偶尔会有些伤感,因为它不知道那三位伙伴,如今过得好不好。如果过得不好,为什么不来见自己呢,它会安慰它们的呀。如果过得好,为什么还是不来见自己呢,它会替它们高兴啊。它想不明白。………………

【二】

看完这个小故事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小石精好傻呀,它所谓的朋友,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群狐朋狗友,都不是好人。但是第二感觉就是心疼小石精,心疼它的天真、心疼它被欺骗、心疼它被骗还想着别人。可能是触景生情吧,突然之间我想到了这不就是我自己吗?都是从孩童时期的天真无邪一路走过来的,然后步入社会之后,被各种坏人坑、玩耍,于是慢慢的学会了戴上面具,学会了虚以为蛇。在接着就变成了“坏人”。然后,我们冠冕堂皇的给我们这个行为,下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叫“成熟”。

【三】

几年前,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学生扶被撞到的老人的被敲讹的新闻。不知道有心人,有没有留意到没有。在新闻末尾,记者都会问这个被讹诈的孩子如果今后,再发生这类的事情,你还会去帮助别人吗?孩子们都说:我还是会坚持这样做的。“你看多么正能量呀!”但是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很可能孩子回家之后,就被家里人骂,或者被告诫,以后再看到被撞到的老人,千万别再扶了,离的越远越好。………………于是孩子知道了善于恶,再然后就慢慢从天真无邪,变得麻木不仁。所谓“善”“恶”不过是人的社会属性罢了,它本身没有标准可言,抛开其它因素来评判善与恶本身就没有意义,比如说这个小石精,也许在我们看来它是善,但在被它戏耍的人眼中它又是恶。当然,就“性善论”来看,它应该代表了人之初最本源的善意,我个人还是希望这个世界这种“善人”多一些,毕竟这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四】

“如果过的不好,为什么不来见自己呢?它会安慰它们的呀。如果过的好,为什么还是不来见自己呢?它会替它们高兴呀。”赤子之心莫过于此。它就像是一个洁白的美玉,没有一点瑕疵,是纯真、善良、神圣的,很有点像是老子说的“归于婴儿”,也如孟子说的,纯真不伪,本色自然。罗兰曾说过: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不自私,不猜忌,光明坦白,勇往直前,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可是,如今很多人丢掉了这“赤子之心”,不管是职场还是机关单位,见到的更多的都是尔虞我诈的虚以为蛇,很多人都在算计着别人,还标榜着这就是生存哲学,可见人性本恶。…………也许那种偏执且盲目的人,永远都不会彻底消失,且永远不会被理性的声音喊醒。但这依然不是我们选择一味冷漠甚至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理由。乱拳能够打死的,不只有老师傅,还有我们的精神家园。请尽量珍惜那些单纯稚嫩的赤子之心。请对我们的身边任何人,心怀善意。哪怕已是伤痕累累,哪怕仍是涉世未深,都应如此,为自己守住底线。这并不会耽误我们行事老道做人圆滑,那份弥足珍贵的由衷善意,只会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负重前行之时,能够松一口气,然后继续前行。

相关文章

  • 【日更计划】No.18先近恶,后知善

    【一】 有这么一个故事,深山老林中有一个寺院名气很大,有一块大石,相传为一位菩萨的悟道地址之一,被称为石莲台,巨石...

  • 先近恶,后知善,保留我们的赤子之心。

    【一】 有这么一个故事,深山老林中有一个寺院名气很大,有一块大石,相传为一位菩萨的悟道地址之一,被称为石莲台,巨石...

  • 2020-06-19

    先善后恶,不能为全善。 先恶后善,不能为大恶。

  • 日更855:善与恶

    13岁玄鸟/文 黑夜与黎明,红色与黑色腾蛇乘雾,历劫化龙腾蛇历经劫难,电击火打蜕变善恶之念,仅在一念之间龙蛇之别,...

  • 变异无穷

    【44.39】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

  • 语善的力量。

    《太上感应篇》曰: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

  • “致知在格物”:郑注通解第三

    先引郑注:“格,来也。物,犹事也。”郑更自疏其注曰:“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

  •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

  • 转载净芝老师的学习心得

    今天学习的经文“古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

  • 徐杨老师语录

    转自徐杨老师 老徐日省 教育是『取善·去恶』的智慧所为 『取善』是取恶中之善 『去恶』是去善中之恶 犹如开矿,泥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计划】No.18先近恶,后知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el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