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里的时间好像过的比平时快,总是那样一晃而过。而且每当节假日过完,总还会有这样一个不正常的感觉,那就是感觉休息的时候比上班更累,还主要是心理上的累。就像这个即将过去的双休日一样,虽然在家里陪伴孩子,也很轻松快乐,孩子也很满足,但是毕竟该准备的考试没有准备,一直计划要看的书也没有去看,刻意练习的内容也没有全都完成,这些遗憾加在一起,无形给了我很大的焦虑,把今天的任务拖到了明天,离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越来越远。
为何会突然懒散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年初定下的计划执行到一半总要变样?自己简单的分析了一下,主要的原因还是畏难的情绪在作怪,为了准备一个上个月的考试,年度计划五项任务中的两项暂停执行,再加上新换工作时间的延长,不但抽不出时间来恢复那两项任务的执行,而且另外几项任务也在不同程度上慢了下来,一周逐渐积累下来的任务量,怎么可能在双休的时间补回来,于是破罐子破摔便顺理成章了。追本溯源,还是目标管理上的错位。
这周在上班的路上,在得到上听到介绍艾利森·瑞姆对待办清单的使用方法,听了很受启发,也决心学一下他的方法,重新梳理我的目标执行和日程管理。先来介绍一下艾利森·瑞姆的方法:
艾利森介绍说,他用三份清单加上日历来管理自己时间,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功能。第一份清单列的是“重要但时间不紧急的事情”;第二份清单列的是“今天要完成的事”,如果某个工作出现,而他当下没办法立刻完成就会记录在这份清单上,并且他会努力把清单上的事情做完才下班;第三份清单是“不办清单”,就是那些不值得花时间做的事情,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也可以写在这个清单上。而日历或者我们通常说的日程,则是用来预留具体的时间,以便于准时完成重要的事情。举例说,艾利森不会把“写演讲稿”列在待办清单上,而是在日历上留出具体的时段来完成。这件事他会在确定了演讲日期时就做,这样他就不会到了演讲前一天才发现第二天要演讲,而没有准备好演讲稿。并且,在他得到演讲邀请时,他就会把写演讲稿这件事写在日历上,所以如果他实在没时间写演讲稿,一开始查看日历时就会发现这一点,当时就能回绝。只要预定了某段时间,艾利森就不会挪作他用。艾利森介绍说,当你要把事情放到待办清单上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问问自己,这件事情对于达成你的目标是否会有帮助?这件事一定要由你做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只要有一个是“否”,这件事情就该取消,或者交给别人处理,退出你的清单。而列出“不办清单”,是用来提醒自己,已经决定不值得花时间做的事情有哪些。把这些事情写下来,以免它们默默回到待办清单上。此外,你也不用再浪费时间重复评估自己还有没有时间去做那些事情。
分析一下现在的时间安排,每天的上班时间固定,早上七点之前出门,晚上十点到家,工作时间完成工作的任务已经相当不易,不能指望从这个里面抽出时间去完成年初定下的任务。但是时间挤挤还是有的,待办事项可以依次填入这几个时间段。早上五点半起床,如厕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英语听力和朗读的练习,六点到六点半,完成晨跑五公里的锻炼,早上上班的路上,可以听完在得到上的订阅课程。上班时间全力投入工作,也要通过待办事项清单的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出。晚上下班晚,地铁上也空,可以找个座位看半小时的一建的教材,回到家继续看一个小时的一建教材,这样坚持下来,考前准备工作应该能够如期完成。每周刻意练习的写作可以预定在周六晚上完成,那样周天就可以轻轻松松看想看的书,做想做的事。关于英语语法的练习不做强制,周末有空余的时间就继续推进。像刷朋友圈,看些无聊的网页信息之类的事情,则可以放到不办清单上。这样看来,离年初定下的任务也不会太遥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