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已经两年了,对于高考的记忆也渐渐开始模糊,我确实很容易忘事。以前看过一篇报道提过,喜欢遗忘的人,大多是不聪明的人,我想,也许我也是吧。
高中的时候住校没几天,就搬了出去。一方面是寝室里住了八个人,上下铺的铁床,连张桌子都没有,我睡在上铺,所有的东西都挤在下铺的床底下。另一方面,和我的同桌吵了架,一气之下换了座位,索性也就搬了出去。但是直到现在,她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快十年了。
搬出去的生活很自在,宽敞的双人床,自己的小书桌,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每天吃食堂的清水炒的白菜和难以下咽的五花肉——因为妈妈来陪读了。尽管妈妈一周只能陪我三天,因为弟弟当时还在上初中。记忆里弟弟不会因为妈妈陪我就不开心,毕竟马上面临高考的我,是当时全家人的中心。现在想起来,弟弟不一定就没有埋怨,他是一个善良又喜欢替别人着想的小孩,但是十几岁的小孩啊,谁不渴望是家里人的心尖尖,但是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提过那时的感受,问也不说。
高考前的我在家中的地位达到了巅峰,这个高度估计以后也很难超越。虽然我一直觉得我和平时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妈妈总说那个时候的我,特别敏感,情绪极其不稳定,特别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云云。每天四顿饭,正常三餐保证荤素搭配,提高记忆力,晚上水果鸡蛋牛奶,持续蓄能,学到十二点准时睡觉,保证体力,早上六点起床,赶到阳台上运动半个小时,顺带背一背知识点。那些年我老妈,就是心理咨询师,微表情观察师,营养师,健身教练等多项才能集于一身,不佩服不行,我当时就应该劝我妈出一本书,肯定火的。
考前一周,陆陆续续往家里搬书,确实搬了好久的书,当时买书四毛钱一斤,我一个室友,卖了两百多块,我是没舍得买的,租了一个面包车,悉数搬回家里囤着。在学校最后一天的那个下午,老师领着心事重重的我们玩了一节课,照了毕业照。最难过的一瞬间,是老师吧黑板边边的那一排课程表,以及右上角高考倒计时还有一天那几个字擦掉的时候。高中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一瞬间百感交集,想的特别多,以后还会不会见面?高考会不会分在一个考场?会不会就这么忘了彼此,仿佛从来也没有见过。那时还没有微信,大家互相留着QQ号码和电话号,但是有多少号码,从来也没有拨过。
回到家,看到妈妈,我发誓,所有感觉一扫而空。我想的只是怎样考出好成绩,想的是哪些是我容易错的题,再认真记忆一下,完全没有脑子去感伤,去想考试结束以后的计划。脑子里有且只有考试,熟读与考试有关的所有备考细则,一遍一遍和妈妈反复确认,确保自己是最好的状态,去加入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
我那是想的是,只要多做对一道题,就有机会去更好的学校,就离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