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三毛的书已经读过一本了,具体是哪一本,却毫无印象。如今再次去了解三毛的生平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这也见证了我毕业之后几年的心路成长。
原名,陈懋平,后来因为“懋” 难写,索性不写,改名为“陈平”。笔名是三毛。
在我对三毛的理解中,三毛一生是坎坷的。童年还算幸福过一段时间,至少她的父亲很疼爱她。三毛也可以说是天资聪颖,小学学习很是优秀,尤其对文学方面从小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何会将“三毛”作为她的笔名,还是缘于儿时所读的三毛流浪记,与书中的三毛产生了共鸣,她觉得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乐趣所在,这也是为什么陈平会喜欢拾荒,喜欢去各处游览。三毛喜欢流浪的生活,也只有在流浪的过程中她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获得幸福。
对于三毛来说,人生坎坷一直不断。小学时老师对她的侮辱,使她第一次割腕自杀,即使抢救之后也产生了厌学心理,虽然转学到一个新学校,依旧消除不了她内心的阴霾。索性休学在家,三毛的父亲便担任起了三毛的学习重担。除了基本的学习,还充分尊重三毛的兴趣,她喜欢画画,变为她找了出名的国画画家担任教师,只是不喜欢老师的风格,索性不再学习。后来偶然机会喜欢上油画,也很迷恋毕加索,父亲又为她找了油画老师,这位老师风格幽默,使三毛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只是无奈三毛对于油画实在没什么天赋,怎么都学不会,一度很伤心。而这位油画老师却发现了三毛的文学天赋,每日上课与她一起探讨文学,并推荐较好的书目给她看。这更是开启了三毛的文学之路,从此之后,三毛对于文学迷恋的一塌糊涂,除了大量读书,也开始了创作,出版的第一篇小说《惑》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也让三毛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只是后来油画老师要出国,临出国前,举办了舞会,又满足了三毛爱美的心理,舞会上,三毛穿的光鲜亮丽,脚蹬高跟鞋,使三毛再一次获得了满足。所以送别时三毛对老师是万般不舍!
之后三毛考取大学,进入哲学系学习。开启了她的第一段恋情。在大学校园里,三毛因为发表各种小说,名噪一时。而她所迷恋的也因为极具才艺,创作剧本而受到校园里各位女生的青睐。这一点不得不佩服三毛的毅力,他走到哪三毛就跟到哪。直到后来,三毛按耐不住内心的涟漪,索性写小纸条“你能给我打电话吗”。没想到这一举动,促成了二人的甜美爱情。只是结局并不美好,三毛急于结婚,而他却想先立业,这个矛盾无人让步,三毛一气之下,准备出国。
选择了毕加索的家乡,西班牙作为自己第二故乡。在这里的一段时间,三毛过的很是幸福。很快便忘记了上一段感情的不愉快。在这里,独具一格的三毛受到了当地男生的极大欢迎,追求者络绎不绝,并且都很富有。在这里三毛经历了多段感情,但就是不想结婚。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里遇见了她人生中的真爱——荷西。当时在朋友家遇见,荷西对三毛是一见钟情,从此荷西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与三毛约会,而三毛只是将荷西当做一个弟弟而已,后来发现荷西对自己感情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姐姐”而已,三毛变随口一说“六年以后再嫁给他”。没想到,荷西当真了,而三毛当时觉得自己对于荷西并无感情,因想念自己的父母亲,回国了。
六年之后,服完兵役的荷西找到三毛的朋友,将信带给在中国的三毛,而此时,三毛已经准备与一位老师结婚了。只是没想到,结婚前,未婚夫猝死在床上。三毛伤心欲绝,再次出国去往西班牙。终于,在这里他们开始了美好的恋情。
三毛向往去撒哈拉沙漠,而荷西喜欢水,最终荷西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追随三毛去往撒哈拉沙漠,在这里,生活艰苦,三毛又开始了拾荒,无疑,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是二人最幸福的一段时间。二人结婚后,三毛通过拾荒装扮着简朴的小屋。并于当地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这里,也伴随了较多的不痛快。因为战乱,对女人的歧视,三毛亲眼见到自己好朋友的惨死,可是她无能为力。最后,暴乱无法控制,三毛只能先离开撒哈拉沙漠,荷西追随之后。
离开之后,二人的生活更是艰苦,基本上没有了收入,三毛的身体状况很差,荷西觉得对不起三毛,便让三毛独自回国。此时三毛在台湾已经声名在外。之后三毛又去寻找荷西,度过了一段美好生活,并将自己的父母接过来,一块生活了一段,三毛与父母一起出国旅行时,得到噩耗,荷西溺水而亡。三毛回国之后,第二次自杀。因感恩父母,答应父母活下来。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生活。若干年后,第三次自杀,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