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成年人感受着生活的不易,不知不觉中将这份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巴不得能培养出立足世界的NO.1。看着别人家的牛娃,心中升起恨铁不成钢的悲戚。我们这一辈小时候父母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如今信息化的发展,孩子们接受着不同的讯息,让家长和学校的权威受到了质疑。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懂得反驳,家长们摇着头感叹“如今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 当我们一味地怪责孩子不听话不争气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深思过,自己是不是合格的家长呢? 上周我参加了学校的家庭教育讲座,孙景祥老师讲的其中两点令我颇有感触。
一、了解孩子
我们爱我们的孩子,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每个人爱的方式不同。我们恨不得给孩子全世界最好的东西,可是为何明明付出了爱,收获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呢?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每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作为家长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需求吗?
0~3岁: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此时父母要充当的是守护神的角色。当孩子哇哇大哭时,他的照顾者能及时出现在身旁,给予恰当的反应,让他感受到我是被保护的,环境是安全的,周围的人是可以信任的,这样就能培养出孩子的信任感。反之,则会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持怀疑的态度。这一阶段母亲的情绪犹为重要,要给予孩子无尽的慈爱,才能让孩子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3~6岁:是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孩子需要父母陪伴与引导,带领他们去探索世界、处理情绪、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依照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理论,如果这一阶段父母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及探索行为不加阻挠,让他们自由地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一个个“为什么”,那么孩子就会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从而主动性得到了发展。
学龄段:当孩子进入小学一二年级时,他们对学习有某种好奇,这时候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能为以后学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实一旦孩子能形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接下来的时光父母会觉得省心点,少了催促做作业、辅导作业的鸡飞狗跳。而当孩子进入五、六年级,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周围人建立联系,教会他们自信与人社会交往。
初中阶段: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世界有了自己新的认识与思考,他们慢慢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而转向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父母此时应该让自己的角色转变为朋友,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叶脉的树叶,父母除了要了解孩子各阶段的需求外,还要认识到每个孩子智能不同,特质不同,学习习惯方法等的不同,切莫非要拉着鱼去学猴子爬树不可。孩子明明没有音乐细胞,却立志要把孩子培养成第二个朗朗,这样不是累了父母苦了孩子吗?
二、了解家长自己
了解孩子,父母在心里有个框架要将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知道要如何引导成长。但是,作为父母也要了解自己自身有着怎样的能力,能为孩子提供什么、能将孩子带上怎样的高度。父母要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跟着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来普度父母成长的菩萨”。家长要跟着社会进步的步伐,善于变通与学习。某天群里一个优秀的牛爸说了一句中肯的话“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有迹可循的。她的因在家庭,她的根在父母。所以父母更需要智慧和境界。”
一个老师说他当年的育儿路:深知自家儿子不是学霸的料,儿子成绩在班里垫底他也不逼儿子。儿子喜欢摄影、弄电脑、剪辑视频他都支持孩子的兴趣。当年他是报社的记者,他用他的资源与人脉,砸金为儿子添设备,找内行人教孩子剪辑视频,慢慢带领他一步一步深入学习。当同学们都在紧张学习冲刺升学考时,他的孩子不务正业捣鼓电脑。后来孩子升上高中,学校老师的电脑坏了都找这孩子修理,学校的电视台也是他组建的。虽然学习成绩并不拔尖,大学只是进了个普通的大学,但学习着孩子喜欢的多媒体专业。因为有着过硬的技术,学校的一些拍摄任务都找他。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自己还弄了个工作室,一天忙着拍摄做片子,生活忙碌也充实。孩子有成就感过得也很开心。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老师对儿子拥有的技术,毕业后即能凭自己本事养活自己而深感骄傲。
学习成绩不是判断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孩子没有考高分的天资,那就培养孩子有一技之长,长大后能立足社会养活自己。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兴趣专长,就看家长有没一双慧眼。明智的家长要能看到孩子所长,扶持孩子的爱好,激发孩子的内动力,孩子才有激情往前。如若只是靠家长一厢情愿使蛮力推着向前,孩子不开心家长也疲累。
在一个美丽的小岛上,住着一对年迈的夫妇。一年秋天,岛上飞来了一群天鹅,这对老夫妻喜欢这些天鹅,就给它们盖起了棚舍取暖,还天天打渔喂天鹅。天鹅渐渐依赖上夫妇俩,不再飞去南方过冬,而是留在了小岛上。年复一年,与老年夫妇为伴。
一个秋天,夫妇俩一前一后去世了,失去捕食能力的天鹅们,也在冬天湖面结冰之后,饿死了。

玉不琢不成器。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玉,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就看父母怎么依据孩子的特长引导教育,让孩子成为未来最有价值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