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衷入世,又幻想出世,他渴求理性,又沉醉于感性,他遍尝了人类的悲哀与幸福,他活在歌德的笔下,他叫浮士德。
魔鬼永远是要和上帝作对的。上帝曾派其子耶稣为世人赎罪,耶稣不惜被钉上十字架,使世人不堕地狱。而魔鬼却总是想法设法要猎捕引诱人们堕落的灵魂。
在《浮士德》这本书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浮士德与魔鬼墨菲斯托的交易场景。浮士德是一个年过半百,博览群书的博士,居然因为窗外红颜天籁之音而想重生!临终在即,年华已逝,才觉得平生的学习研究没有趣味。魔鬼靡菲斯特这时出现了,并且提出让浮士德出卖灵魂给魔王路西法,换取24年重返年轻的时光,24年中,墨菲斯托会视浮士德为主人,但是24年之后,一旦浮士德觉得满足,他就得成为魔鬼的奴隶。
浮士德对魔鬼的话不以为然,他认为人类追求崇高无上的精神,魔鬼不能理解也不能给予。这时他依然清醒地思考,觉得魔鬼能给他的不过是幻影,并反驳墨菲斯托:“你是否拥有美味却不饱腹的食物?你是否拥有不停从你手中流出,像水银一样多的金子……你是否拥有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却异常显赫的荣耀?”
而墨菲斯托看出浮士德其实是内心是想得到这些东西,表明这些要求都可以满足浮士德,还照顾浮士德的傲气,劝说浮士德既然不相信正好试一试。
于是墨菲斯托开了场“我还你青春,你卖我灵魂”的赌局。重返青春岁月,这样的条件,没有人能够抵抗。于是浮士德冒着灵魂不再属于自己的危险,与魔鬼订下契约——魔鬼带他游历人间,而他一旦感到满足,灵魂即归魔鬼所有。
浮士德这时候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他也拥有欲望,他没有经受得住魔鬼的诱惑,和魔鬼墨菲斯托签订了契约,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他的欲望被魔鬼开启了,他不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他博士的身份,他想要变得年轻,想要有所作为,想要做很多很多事。
我想,不只是浮士德,也许我们的心中都困着一个魔鬼,它在我们意志力薄弱的时候就会窜出来,引诱我们……这时我们应当像主人公浮士德一样,虽然双眼被欲望蒙住,但依旧心存善念。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往往当一种欲望满足之后,就会有更多的欲望涌现出来,我们要学会平衡我们心中的欲望,这样灵魂才会归自己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