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有个生性比较鲁钝的徒弟叫般特,为了能让他早日开悟,佛陀曾让五百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但都无功而返。于是佛陀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陀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般特,你不要以为这首偈稀松平常,只要你认真学会这一首偈,就已经很不易了!”
般特虽然鲁钝,但却很有耐心,于是他按照佛陀的要求翻来覆去地就学这一首偈,终于领悟了其中的意思。过了一时间,佛陀就派他去给附近的信徒讲经说法。
那些信徒早就听闻般特是一个愚笨的人,所以对他心中都不服气,他们暗想:“这样愚钝的人也会讲经说法?真是太可笑了!”当然,他们的心中虽然这般想,但表面上仍然用应有的佛家礼节对待般特。
般特是第一次给别人讲经说法,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天性有些愚笨,所以他怀着一颗惭愧而谦虚的心对众人说:“我生来愚钝,在佛陀身边只学会了一首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
接着他便缓缓念道,“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谁知,般特话音刚落,众人就哄笑起来,嘲弄道:“居然只会一首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哪还用你来讲解?”
般特没有被众人嘲笑的话语影响,而是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讲了下去,而且旁征博引,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迭出。众人惊诧极了,没想到一首这么普通的佛偈,竟然被般特说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不禁感叹道:“一首平凡至极的启蒙偈,竟然可以理解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都对般特肃然起敬。
般特虽然只学会了一首偈,但是他却学得精通并懂得运用,实在是知一偈而得道。其实做学问和般特学偈一样,要真正领悟学问的妙处,如果能达到庄子所说的“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的境界,那么就不会“半灌水响当”了,而是成了“满灌水不会响”的大学问家,成为真正的智者。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卖油翁能够将油一滴不露地倒进铜钱的孔里,无他,唯手熟而。天天做一件事,耐着性子做,不厌其繁地做,持之以恒地做,带着思考做。日积月累,滴水能穿石。
有一日,开悟之后就能精通。
大家都喜欢跑车的流线型线条,同理,服装界真正经典的服装款式往往是那些款式简洁、线条流畅的款。人的生活也是如此。
至简至繁。
大礼必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