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我认为,未来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下,我国经济活力、动力、潜力还将不断释放。
但因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如美联储加息减税以及国内去杠杆银根缩紧等因素影响,当下经济所面临的局部困难也亟需解决,体现在企业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一些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症状,陷入生存危机。
■ 苹果装饰危机近日就闹得沸沸扬扬
据网络信息,因苹果装饰子公司涉嫌合同诈骗被当地警方调查,导致总公司陷入连锁反应并引爆全国性支付危机。
我关注到苹果装饰的董事长李齐已于5月5日在其官方公众号下推出一篇题为《关于苹果装饰的真相告社会各界书》的文章,来应对各方面的质疑,缓解眼前的危机。
因为是当天看到这篇文章,我特意关注了一下文章阅读量,竟然达到10万+。翻翻该公众号的历史文章,好像就没有一篇上过10万+。说明什么?说明这事正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李齐在文章中写道:“苹果成立于2003年,在这之前,我已经下海经商十年,在这十年里,我注册过没有一个员工的文化公司,干过保险,在报社拉过广告,月收入从来没有超过3000元,但是创办一家我有股份的公司,始终是我不灭的梦想。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存够或者找到10万元的启动资金,这个理想一直没有得到实现。
……
看着岸边的万家灯火,心想,有哪个人能相信我,给我投资,让我创办一家真正属于我的公司呢?”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李齐是一个有创业梦想的人,而苹果装饰公司显然圆了他的创业梦。尤其与众不同的是,特殊的经历使李齐也希望那些跟自己一样有理想有抱负的员工不要重蹈他“苦行僧”式的创业路径。
他说,“因为我自己在创办苹果时苦于没有创业资金,所以我们在股权改造上采用了不需要员工投资、而是业绩激励的方式。我希望我的悲剧不要在我的员工身上重演。那些有理想、有能力、勤奋、廉洁的打工仔不应该仅仅是因为没有钱就要等待十年才能获得一次创业的机会。”
于是,在摸索中,李齐打造了一个“三步走战略”,并启动“栽苹果,分公司”模式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原本属于总公司的权利,包括财务等核心权利统统下放,同时考核方式调整为按产值提成。
诚然,这种运营模式对苹果装饰的发展最初是有效的,但其漏洞也是极为明显的,这也是造成苹果装饰今天危机的重要原因。李齐自己也明白,他说,“部分大区、子公司为了获得更多个人提成,采用虚报产值、极低毛利率甚至是负毛利率签单、费用开支毫无节制的方式冲刺产值,项目经理、材料商的应付结算任意拖延,最终导致2017年产生巨额亏损、现金流断裂的严重后果。”
早在4月25号一篇由长沙晚报记者周斌撰写的文章似乎从侧面证实了李齐所说的逻辑属实。
文章写道:当日在苹果装饰公司总部,看到坐满了来自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多省市的要账人,甚至有的人来了好多天。
其中一位来自温州的宋师傅告诉记者,他是当地的施工人员,为苹果装饰当地分公司施工,目前索要的是去年的工资。“他们(苹果装饰温州分公司)在当地接工程时价格很低,我当时就说这么低的价格怎么搞得出来,他们要我只管搞……”宋师傅生气地说,这笔钱还不晓得什么时候可以要回来。
■ 一号家居网同样出现危机蔓延
我认为李齐还是比较老实憨厚的,发生问题没有逃避,而是开诚布公地跟大家道歉,说明原因,并承担责任。
如果仅仅按李齐的逻辑,这似乎是个体事件,危害性较为局部。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同属家装行业的实创家居、一号家居网及一些不知名小企业也被先后爆出类似危机。
其中,一号家居网董事长童铭几乎与李齐在同一时间发出了致歉信,内容主要对危机从发生到进展速度之快进行了阐述,较为简单,但他发了两封。
一封发于4月28日,从题目看是专门致业主的,文章里提到:2017年底开始,一号家居网在江苏地区的某些公司出现经营困难,至2018年3月-4月,因当地未能妥善处理,导致出现多起争端,由此给当地的业主及合作商带来一定的伤害,同时也造成一号家居网平台巨大的名誉损伤。
一封发于5月3日,除了“致业主“,还“致合作商”、“致员工”。文章表示,原本4月中旬在一些城市公司出现的经营不善导致的和业主、供应商以及员工之间的争端,瞬间在五一假期期间影响蔓延到其他很多原本正常经营的城市公司。很多正常施工的业主也受到很多舆论影响开始质疑担心,多地的员工和合作商也开始出现动荡,发生货款挤兑情况。一时间,整个一号家居网及各城市公司发生连锁性诚信质疑危机。
相比苹果装饰和一号家居网,实创家居致歉的时间稍早,我特意翻查了他们的官方微信,时间是今年3月31日发出的致延期客户的一封道歉信。并且同一天,实创家居还在该公众号下发出《关于实创家装接受社会监督的声明》,其中都提到,“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一季度以来,实创遭遇了各种困难……给客户带来了严重困扰和不便。”希望能用道歉表示诚意、用行动再获信任。
面对“曾经引以为豪,意气风发的企业瞬间风雨飘摇”,我想任何人都会心急如焚,甚至不敢面对、没有勇气面对,好在,上述三个家装公司的负责人都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公开表达了歉意,同时都愿意负责到底。我认为这是很宝贵的品质,也是我们“千呼万唤”的企业家精神之一。
“企业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年来的讲话中反复多次提到的关键词。为了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在去年下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旨在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
■ 频频爆发的企业危机远远不是某个行业的问题
实际上,去年底至今年初以来,远不是家装一个行业存在生存困难,随便百度一下便不难发现,其他行业同样不容乐观,甚至有不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发生危机。
比如一代汽车巨头——夏利,“三十年前,曾风靡全国,连续18年占据销量冠军宝座,是第一个出口到美国的中国轿车品牌;三十年后,一年巨亏16亿,深陷退市泥沼......”这段话都要成为网络顺口溜了!
百丽,“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丽!”当年盛百椒的豪言壮语还在耳边响彻,而鞋王的地位却早已滑落千丈;
达芙妮,辉煌的时候曾经平均每年开店近千家,而落魄的近三年里关店近3000家,几乎是如何膨胀起来了就如何萎缩回去了;
此外还有富贵鸟、南风股份、盾安集团、金盾股份、大连机床、中城建、金立手机、神雾环保、西王集团、亿阳集团、中弘地产……等不同行业的不同品牌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其中还不乏集团董事长因为承受不了危机压力而失联甚至跳楼的,如南风股份董事会在5月3日接到董事长杨子善家属通知:目前无法与杨子善取得联系;金盾股份董事长周建灿1月18日缺席上市公司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1月30日被爆坠楼身亡。
究其深层次原因,基本逃不过“野蛮生长”,最终演绎至致债台高筑、资金链断裂。
拿企业家精神的反面案例——周建灿跳楼事件来说,其从一开始便崇尚扩张模式,持续“野蛮生长”。网上有资料显示,金盾股份在上市前就不停地拓展周边产业,并打造了一个以消防安全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上市后更是加速扩张,企图构建全产业链的业态,甚至参与房地产开发。而摊子越来越大的背后就是债务包袱的越来越重。据了解周建灿的债务总计98.99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及民间借贷将近80亿元。
金盾股份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淼根公开表示:“这些资金都投资了实业……”这点我完全不质疑,但问题是步子迈得太大,并且投资回报没有达到预期。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死亡推手还有周建灿民间借贷利息很高,有的9分,有的甚至1毛2。两年间,周建灿一共为民间借贷支付了17亿元的利息,其中一笔2.1亿元的借款,光利息就偿还了5.9亿。
实际上,金盾股份的债务虽然高,但却没有盾安集团的高。据网上传出的一份《关于盾安集团债务危机情况的紧急报告》显示,盾安集团的各项有息负债超过450亿。
“盾”能够挡住敌人的刀箭,本应是吉祥字,代表着安全,然而“金盾”却没有给周建灿带来吉祥的结局;同样的也没给“盾安”带来安全。
■ 危机纵深演绎将不利社会安定
从“野蛮生长步入债台高筑,再到企业资金链断裂”的背后,固然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但为什么偏偏是今年以来企业频频爆发债务危机?我认为这是跟经济形势存在千丝万缕关联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关注过我对2018年的经济预测?我认为2018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复杂、最富有挑战性的一年,也是经济结构真正进入优化、调整的关键一年。一是表面GDP回升,预计今年6.5至6.7,三年左右在5.5左右;二是实体经济基础削弱,社会浮躁,预计会回升缓慢复苏,重振实体;三是债务危机爆发,危及金融机构,出现钱荒;四是未来三五年,房地产下滑,一线二线下降较大,三四线有一点空间,房地产税推出会加剧这个变化。
作为经济学家,对经济作出预测是份内之事,然而我打心眼里不希望那些不好的预测应验。2008年,我预言:经济下滑,危机到来;2011年,我预言:一是民营企业深度危机,二是借贷危机集中爆发,三是房地产严重的会跑路;都不幸言中。2018年似乎又在得到应验……
我其实很伤心,但痛定思痛,我想还是要面对现实,要想办法帮助企业实实在在地从困难中走出来。
作为企业也要明白,我国的宏观环境已经接轨国际社会,正在发生转折,步入大紧缩时代,永远不要再寄希望于放水模式上,因为他已经成为过去式,未来,“去杠杆”只能继续成为重中之重。企业家一定要早预谋、早规划,全面评估自己企业所面临的现金流断裂风险,以防范未来陷入债务无法偿还、运营难以维系的困境。
中国债务市场之路,从小到大的路、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路、从出现违约到违约常态化的路,都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跌宕之下、终现长虹,阵痛之后、方得新生!
但问题是,现在网络太发达,各类信息参差不齐,有时候一些并不知道内情的人也跟着掺合撰文发稿,欲博眼球还唯恐言辞不够夸大,这就会起到反面作用!一旦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会导致真正“大范围”的恐慌,最终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甚至引发社会问题。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众所周知,社会对打工者、对债权人正面关注的较多,但对危机中的企业家却少有能正面看待和理解的,就拿苹果装饰此次遭遇的困境来说,百度一下各种报道很多,文章即使是作者平铺直叙写的仅仅是现场看到的和听到的,但文章留言区也多是读者对打工者、对债权人的心疼和理解,而对企业则多是批判。
对此,我认为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打工者和债权人都是占理的!并且都是企业的“恩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都是“弱者”!我本人也痛恨“欠钱不还者”!我甚至支持“弱者”在谈判没有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媒体曝光,让企业不得不从名誉上考虑尽快担负起应有的义务。当然这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舆论的力量在其中起到的是正面作用,否则就不值得提倡。
舆论的力量如果是反向的,令企业破产倒闭,对打工者来说,国家一般会保护其工资得到全额补偿,但对于多数债权人来讲,虽然也会有法律保护,可要全额拿回借款或投资款,那毋需我多说,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危机纵深演绎将不利社会安定,同样不利于各方债权人。所以,奉劝那些与危机企业形成债权关系的要账人要理性应对,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我一直认为:和则多利,斗则俱伤!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谈解决方案最为实际。当然,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和解,也可以找第三方机构。我相信,一定有这样的机构,比如我亲手打造的中和正道团队,愿意与困境中的企业家携手,帮扶企业在“危”中找到“机”,共同渡过难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