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可以提炼出一些话来,为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想必是因为我们是从世界的某个部分析离出来,这是一定的,也一定是因为这些部分极其的灵净。
我想我一直冥冥中不能说出的东西,应该是这样,我想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因为一开始我们或多或少的就承受着非自己的努力,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我只会尽我所能的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有益的事,力所能及,问心无愧。并非抛弃灵净来污染这个地方。
所以我明确的知道我是不想融入社会的,我想融入的是世界。
灵净不存在于超越意义上的我上,会污染社会的。可有些人就是喜欢乱扔垃圾,再捡走一些。
社会被扔的像垃圾山一样,有些人下不了脚了。扫是扫不急的,他们已经上瘾了,就在屋里吸,吸二手烟的人一开始接受不了这样的乌烟瘴气,后来说是被迫无奈,说也吸就好了。他们说是现实,他们也上瘾了,但是正常了。
他们说屋里暖和,屋外冷,不得已,我偏不信,你们爱现实去吧,现实一定会造假。他们给屋子装了窗户,但玻璃是装死的。
我不行,我呼吸受不了,医生也曾检查不到毛病,每个人都明知吸烟有害,还要有一堆借口,混成自然,教导晚辈不要碰。可是晚辈真的不会碰吗。他们看你们吸的那么开心,他们有理由说为什么不。真的是理由吗。我们这个年纪看似是应该思考工作,思考生计,思考如何蝇营狗苟的,应该是deliberate。不,偏不。这些是需要的,并非最重要的。
我偏不吸烟,我受不了烟味,我就要推开门走出去!我也偏不听你们抽烟聊的大事!
我偏要推门走出去,屋外的人多着呢!没有说普通人不能走出去,有走出去踩到花盆的大象,也有走出去无为而终的学画者。目的和什么的留给屋里的那些人去爱怎样怎样吧!这些人就是要走出去,我也要走出去。
喜马拉雅上听读书的栏目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中午路过樱花树时,正好又听了《朝花还需夕拾》一篇名作。
很多话,你都是能理解为什么的!
“世界变坏了,是从他们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文学这个东西都被物化了,不,现在应该叫做娱乐文学”
“有些人一辈子都读不到文学”
心里多少总要存点文学与艺术吧,才不至于分不得清真实与现实。
好的书应该是这样的,一些是你感悟到的,一些是作者感悟到的。读起来就像是知己在交心,感觉就是极好的,也是最有收获的。如果你全都看不懂,或者全读懂了,什么意思都没有,就像两个人聊天,只有一个人在说。至于度呢,两个朋友交谈还顾及两个人说了多少字吗。
我现在都注意了感叹号和问号的使用,因为已经有答案和平静了。
听说这里是满满的恐惧,人类简史的作者,我要听他讲讲,我想这本书并非是我觉查的文学,文学也并非生活的全部。

有些散文已经不发光了,写散文的人也没有了萤火。那些曾经现实的东西并非真实,也并非散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