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

作者: 努力读书的彩哥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20:58 被阅读0次

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层次

分层教学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也应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把握,这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2.切实预设能力发展的梯度

在施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预设能力发展的梯度,贯彻“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时,必须注意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特别是对认知结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制订上往往比较草率,目标的制订和作业的要求过于简单化,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要求越简单越好,因而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不到发展。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越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那种“不用跳便能摘到桃”或是“跳了也摘不到桃”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3.时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虽然这种层次不是通常所说的等次,但只要分出不同类属,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在要求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不相互讥讽、挖苦的同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和布置作业时,切忌出现“学习差,能力低”等教学忌语,否则学生便会从心底抵触分层教学,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总之,中学阶段实施分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它面向全体,又注意个体差异,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有利于挖掘各层学生潜能,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kh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