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小家伙临睡前,跟我探讨了一个关于爱的话题。
“妈妈,我有一个困惑,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
“哦?那是什么呢?我愿意听听它什么原因导致你的困惑呢?”
“就是,就是……无论你和爸爸生不生气,都是爱我的,对吗?”小家伙这句话中明显有了迟疑的语气。
“那是当然啦,爱你是不分我们生不生气,都会满满的爱着你,是谁给你讲出和我们不一样的观点吗?”我抬高声音来确定他对爱的这一部分的自信。
“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老师和我们讲,小孩子如果不惹父母生气,父母就会爱我们自己,如果惹了爸爸妈妈生气,那爸爸妈妈就不会爱我们了,所以我才问你的。”
我忍不住笑了起来,看来你们的老师和爸爸妈妈观点不一样噢,在那种情况下,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我就和老师说,我的爸爸妈妈告诉我,无论他们生不生气都是永远爱我的,不是生气了就不爱了……可是老师告诉我们,那也不要惹爸爸妈妈生气。”
好一波为情绪负责的无限责任人,想到这里,我跟小家伙说,你们老师是不是在强调尽量不要惹爸爸妈妈生气,而不是不要惹爸爸妈妈生气。
“那妈妈,我要怎么沟通,才能让你们不生气呢?”听见他求知的小心态还是在追求着完美,我想我还是要给出我的一些答案的。
“首先呢,情绪是每个人的权利,这里面包括高兴、快乐、平静、喜悦,那也一定有愤怒、悲伤、失望、挫败等诸多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不会回避不良的情绪体验,而是像好朋友一样接纳它,了解它,关注它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其次呢,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情绪负有责任,并不是别人导致的我们情绪失控,我们就要攻击别人,情绪失控再到自控是自己的事情,靠别人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别人都是不可取的。在你做出一些不当行为时,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我们是温柔的警告你还是愤怒的攻击你,而并不只是只有一种方式而已。”
“嗯嗯,妈妈我知道了,我的爸爸妈妈不会因为我做错事情而不爱我,而我的老师是有可能她的爸爸妈妈用生气或爱或不爱来控制她,她才形成这种观念的,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而已。”
听到小家伙能如此总结,我心满意足的亲吻了他的额头,在道一句晚安时,我知道爱的路程一直需要满满的安全感。
在孩童时期的他,敢于挑战老师的被爱教育宣导,我想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定力的,只有我们确信我们在质疑的不一样体验中,能够获得过自信,我们才会勇于挑战。
那么在被爱的路上,大家都有过哪些困惑与质疑呢?同时面对不同的权威人士的发声,我们又如何整合适合自己的舒适的点,我想这不仅是孩子面临的课题,同样也是我们成年人面临的课题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