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穴之士》是第一部对东汉末年以前的中国早期隐逸文化和隐逸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作者以大量第一手史料为依据,追本溯源,探究隐逸文化及其思想依据的来龙去脉。
隐士群体的产生,得益于战国以来各诸侯国版图的扩大,新增土地为隐逸生活提供了经济基础。汉朝以来,封建制逐渐向集权制过度,中央和地方的人才之争,造成了很大的人才缺口,需要向民间求贤。而隐逸生活带来的名气,使隐士很容易被发掘录用,这也使隐逸变成了一种仕途的捷径。王莽政权和东汉为了政治稳固,尊崇隐士,进一步抬高了隐士的地位。东汉后期,宦官等新治势力的崛起,挤占了隐士的政治空间。汉末乱世,一切秩序失衡,隐逸生活的条件已不具备。后世随着皇权的加强,隐士在政治上越来越没有容身之处,直至消亡。所以,所谓隐逸传统,也就停留在了中国早期。
其实不管是大隐隐于朝,还是那些隐于深山的隐士,他们终生所致力的就是品德的修养,这一点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没有对自己品德、修养的严格的要求,在社会中我们终究会迷失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家庭、社区、企业、社会又何尝不是我们隐居的场所,只要我们能够在我们自己心灵中辟出一块洁净的地方来收留那颗驿动的心灵,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位隐士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