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那当芳华落尽,留给我们的还有什么呢?

距离电影《芳华》上映已经好长时间了,这部制作精良的电影中没有恶搞、没有打胎、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浮夸的演技——有的就是那样一群人在时光的涤荡中哭着笑着,落寞着又释怀着,然后,不知怎么的就感动了我们。
我不懂剪辑、不懂制片、甚至不懂人物角色的刻画技巧,但是我知道自己看到了很久很久以前那和我们大抵相同又相差偌大的感情,那和我们一样在手足无措中度过的兵荒马乱的青春。
电影的镜头拉的非常快,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还没来得及消化文工团女兵们优美的舞姿,就要感受活雷锋刘峰的落寞与哀伤;还没完全从那句“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的忧伤中走出来,就看到了满屏飞溅的鲜血,和那殷红的被打击的支离破散的青春。英雄死了,小萍疯了,刘峰走了,文工团散了......

“不 知道为什么难受,但就是很难受”,这是大多数人看过《芳华》的感受。
关于友情
文工团散了的时候,醉倒了所有人,醉倒了所有人的青春。
曾几何时,我们也有一起去西藏的梦想,我们也有“我以后要做你孩子干妈”的戏言,后来后来,曲终了人也散了。看到文工团一行在礼堂里喝酒唱歌告别,那不就是我们的青春么?初中的时候还流行写同学录,各种各样的字体在一个小本本上写下类似“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言和祝福;高中的时候告别比较匆忙,甚至没来得及喜欢一个人、讨厌一个人,所有的不舍就都随着高考那一年的同甘共苦深深烙印在了脑海中;大学,这是单纯而又复杂的四年,学着长大、学着妥协、学着手忙脚乱地爱与不爱,那些酸的辣的甜的苦的日子,不知道道别时又是怎样一番光景。

关于爱情
何小萍和刘峰——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这句话我藏在心里十几年了。其实那天我去找你,就是想和你说,你能抱抱我吗?”
事隔经年,何小萍终于和刘峰说出了心底的那句话。
初进文工团,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没有人愿意善待她,刘峰的出现于她这朵风雨飘摇中的小小浮萍大概是一生中最值得开心的事了吧。所以在英雄被众人唾弃时,他还是她的英雄——她一个人的英雄。他知道她所有的苦难,她懂得他所有的善良,所以即使她疯过、他死过,我也感谢导演给了我们一个相互扶持的温馨结局。
刘峰和林丁丁——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我看得出刘峰很爱——但他们说他不该爱;我不知道林丁丁爱不爱——但我知道她不敢爱。
他帮她挑水泡、他悉心的照顾她、他情不自禁地抱了她,可她终究是不敢接受他——当一个快要被神化的“活雷锋”走下圣坛,向她告白的时候,她惊恐、嫌弃,甚至害怕担上“腐蚀活雷锋”的罪名,所以她选择了告发。其实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刘峰、如果不是林丁丁,大家都一会相安无事,可是她觉得是他不行。是她也不行。
很多年后,当刘峰看见那张被郝淑文和萧穗子调侃的发福的林丁丁的照片,还是那样淡淡一笑,或许是释然吧,也或许是怀念吧。
萧穗子和陈灿——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记得去看《芳华》之前,偶然听王老师说了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他说——你们现在的孩子啊,还兴什么网友见面,见了面就知道什么性、爱,我们那个时候很单纯的。食堂发的包子、馒头,我们男生吃得快,又觉得饿,然后女生就会把自己吃不完的攒下来,晒干了,课间的时候塞给心仪的男生,那时候很美好的,真的。当时我们都笑——不屑那个馒头,不屑那种爱情,内心还有一丝丝怀疑。
后来看到《芳华》中萧穗子匆匆地把饺子递给吃不饱的陈灿,才觉恍然——原来真的是有这种爱情的,关于一碗饺子,关于两个西红柿,再无其他。

穗子撕情书的时候,也撕开了很多人关于爱而不得的落寞的疤痕吧——很疼吧,又流血了吧。她爱了那么多年、爱的那么深,却抵不过那该死的“门当户对”——她不是她、他不是他——这这大概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无奈,所以我们会觉得疼,因为我们看的不止是萧穗子,还是我们自己。
关于亲情

《芳华》选题的背景比较特殊,所以我们看到了战争、看到了平反。
为了给被打成右派的父亲寄去一张自己穿军装的照片,何小萍偷偷拿了室友的军装,可照片到底是没能寄出去。后来刘峰在地板下发现了那张被撕碎的照片“笑得多好啊”——是啊,笑得多好啊,那时候的何小萍,该是多么希望给父亲带去欣喜和骄傲。
还记得那个夜晚,她给父亲的信中写道:“爸爸,我改姓了别人的姓,您能原谅我吗?”
她是无助的,更是绝望的。所以在等不到父亲出狱的时候,连眼泪都没有了。

一曲芳华终有尽,千缕情愫,万声叹息。
世上有多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
是吧,这就是我们刹那的青春,这就是我们永恒的芳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