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饭后,打开音乐,躺在沙发上,把脚丫随意地搭在茶几上,手边是洗好的草莓,想想白天紧张的工作,更觉得现在的惬意是如此地幸福,终于可以暂时摆脱格子间的嘈杂和纷争。
当我把第三颗草莓送到嘴边的时候,楼上突然传来了激烈的“厮杀”声,尖利刺耳,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哭声和物品碎裂的撞击声,惊得我差点心脏骤停,刚才的惬意一扫而光,恼的我使劲嚼起嘴里的草莓,一不小心滴到了我的白衬衣上,这是要彻底抓狂的节奏。
当我烦躁地揩着衬衣上的草莓汁时,楼上传来两个孩子此起彼伏的哭喊声,大一点的是女孩,断断续续地听到她哭喊着:“妈妈,别哭了…爸爸,别打了,我害怕…爸爸…妈妈…”小一点的是个男孩,只听得到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声,那哭声里的无助和恐惧,我在楼下听的真真的,对这两个幼小的孩子,我突然萌生出一阵阵心疼,仿佛这凄惨的哭喊声就在我的身边。
我平时偶尔会在电梯里碰到楼上的这家人,也就是点头打声招呼,没有更多的交流。印象中,这家人的经济条件不错,穿着和座驾彰显了这家人的经济实力。相比之下,我这个城市的漂泊者,显得那么微小;记得刚搬来的时候,还一度羡慕楼上这户儿女双全的四口之家:就像《欢乐颂》里面演的那样:人家是业主,我是租户,底气就不一样。
搬来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渐渐熟悉楼上这户邻居的作息规律:白天家中一般没人,偶尔我通宵加班后,能有一个白天可以在家休息,能有一个绝对清静的休息日;一旦到了晚上,“厮杀”就随时都可能上演,我的自由清静完全取决于楼上那对夫妻的心情:他们的“厮杀”绝对是大规模的,有几次他们的争吵音量过大,吵闹声像开闸放水般灌进我的耳朵:因为男人的一句说话声调不友好;因为女人唠叨男人饭后马上抽烟;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夫妻俩发生争执…无论多小的琐事,都能引发他们的“世界大战”,我这个围城之外的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婚姻真的是钱老笔下《围城》,芝麻大点的事情都能引起家庭战争,肆意杀戮,毫不顾及?
我无法理解的是:夫妻用吵架来磨合婚姻,即使不考虑自己受到的伤害,难道也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吗?每次听到楼上两个孩子此起彼伏的哭喊声,我都会觉得很心疼,我想象不出,如此幼小的年龄,如此简单的心思,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母互相抓挠撕扯,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来理解眼前的一切?也许,是因为他们太小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恐惧和无助,只能通过哭泣甚至哭喊的方式来宣泄,甚至就连对父母的哀求,都充满了不安和绝望。他们就像受到伤害的小鹿,蜷缩在角落里,看着外面的杀伐,不知道该如何进退,出于极度的恐惧,他们甚至会噬咬自己,发泄自己对整个世界的不安和莫名的愤怒。
记得咪蒙在《我的爸爸要结婚了》一文中写到:咪蒙爸爸的极度不负责任,给咪蒙和妈妈带来了致命的伤害,年少的咪蒙无法跟自己和解,她曾经试图用自杀来求得解脱。就连强大的咪蒙都差点“命丧”这种“噬血”般的原生家庭,普通的孩童又将遭受何等的“心灵迫害”呢?
无法想象,战火纷飞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将来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朋友、面对伴侣,将是什么样的心态?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会不会演化为代际遗传?如果是这样的,未来的社会会不会又要增加一个甚至是几个不幸福的家庭?这种恶性的相处模式会不会循环式的不断蔓延?
要知道,孩子是无辜的,如果你没有想好,你是否有能力给他一个幸福的家,就不要轻易地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因为如果你无法滋养他,你们不良的婚姻模式就会慢慢地消蚀他,伤害他。
如果你已经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请用悉心的呵护滋养他,你们的纷飞战火必须要停歇。放你们激烈鏖战的时候,记得回头看看角落里无助哭泣的孩子们,我想,他们惊恐的眼神一定会刺痛你们的心。
楼上的“厮杀”还在继续,女人还在哭泣,男人还在嚎叫,孩子们还在断断续续地哀求和哭泣,我实在想不明白:这样的婚姻继续为继真的有意义吗?
打破原有婚姻,重新组局的代价不菲,可是,大人和孩子一起,终日在硝烟中挣扎,所耗去的精力难道就不是生命成本吗?放眼我们几十年的生命,这样的消耗不可谓不大。
我继续嚼着我的草莓,原本红艳艳的草莓失了光泽,原本甜甜的口感也没了味道。邻居的一场几乎天天上演的“杀伐”都能破坏我一个大人的心情,那两个战争现场的孩子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至少,我还隔着一层天花板;而那两个孩子目睹的是亲生父母的对决,想想都觉得很残忍。
那些动辄用武力解决争端的夫妻们,都醒醒吧,学学我们的外交政策:和平解决争端,你再敢得寸进尺,我就再警告你一次。要知道:父母的杀伐,痛快了大人,伤害了孩子,想想角落里蜷缩的孩子们,停火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