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好的告别》读后所想

《最好的告别》读后所想

作者: 方土令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17:51 被阅读35次
《最好的告别》读后所想

这本书,一直在连叔的公众号上看到不断的被推荐,而且连叔的读者朋友也一直积极反馈特别好,非常值得一读,于是,终于下单买到,开始读。读完以后,想正儿八经写一个读后感,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安静的时间重温,于是决定随心而写吧!

作者是阿图·葛文德,一个著名的医生,开篇即说,医生可能都错了,因为医生一直都负责治病,却不包含死亡。是的,医生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如果病人已经被判定无药可救,那就自动脱离医生的负责范围,回家等死是最后的绝望。

我们人类自古以来都希望长寿,每每看到或听到有超高龄人士,都无不露出羡慕和钦佩的眼神。特别是那些在进入八九十岁以后也仍然可以独立生活的老人,这简直就是全家人的福气,可是,这种独立的生活能一直持续下去吗?肯定是不能的,人的衰老是一个自然过程,不管是身体内脏还是骨骼肌肉,都会有失去机能的时刻,这个时刻随时造访,让老人猝不及防被击倒在地。再被扶起依然是轮椅和病床的生涯。林先生的姥姥,今年九十七高龄,走路却还是风风火火,已经摔倒过几次,大家劝说无果,最后还是在一次摔倒时髋骨骨折,自此再也不能站立,幸而孩子多,一开始轮流照看,倒也还行,但时间久了,一直在公司上班的舅舅们就商量着要不就送养老院。

因为年轻人不可能丢掉白天的正常工作去24小时照顾老人,这无关孝心,这是很实际的问题,需要生活,不工作就无以为继。于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就被动进入养老院,所谓的养老院都是冰冷的制度和时间表,没有温情和暖意,老人的内心世界根本无人问津,终于生命垂危的老人的呼喊出声,他们想要一个像家的地方就行。于是疗养院应运而生,被老人们喜爱的是那种有一间可以自己锁门的住所。也就是自主力,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喜恶,别在终老时,身体还好,但心已经枯竭。

中国的疗养院怎么样不知道,但既然美国已经产生,中国肯定也会快步跟上的,硬件设备还好说,关键是人才和思想的转变。懂得如何引导临终病人和良好的沟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专业人士可以让临终之人在备受关怀的情境下,幸福而平和的闭上眼睛或者呼出最后一口气。临终关怀,希望我们不管什么时候濒临死亡时都能有幸享受到。

因为这个临终关怀,照顾到的不仅仅是病人,还有病人家属,死去已是结束,但活着的人的悲痛欲绝一时难以消解。而临终关怀可以做到。它可以让我们坦然面对自己的即将离去,没有恐惧和绝望,就如同我们出生时,离去也依然是一种隆重的仪式。

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特别是对死亡。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感恩遇见。

相关文章

  • 《最好的告别》读后所想

    这本书,一直在连叔的公众号上看到不断的被推荐,而且连叔的读者朋友也一直积极反馈特别好,非常值得一读,于是,终于下单...

  • 最好的告别 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个印裔美国人写的书,有印度思维 也有美国思维,作者阿图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

  •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人终有一死。 这事儿是再明确不过的事实,然而却少有人真正思考这一事实的深意。作为外科医生的作者,用自己亲生经历的一...

  •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这本书共分为8个章节,我没有一口气读完,也读不完。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记录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01独立—2...

  •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一本谈死亡的书,却让我懂得了生命力。 如果我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每天都真实地生活着,又怎会惧怕死亡...

  •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我们正处于工业时代,老人经济更独立,而且有越来越高的工资和养老金得以积攒存款和财富,不用劳作而终,他们的子女也离家...

  •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直观描述了衰老和临终时的情景,分享了相关概念,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在死亡面前,人有什...

  •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终于,在广州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读完了《最好的告别》(Being Mortal)这本书,一本由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

  • 《最好的告别 》读后感

    文/爱看书的朵拉 你害怕老去吗?害怕死亡吗?每人都会有生命结束的一天,所以这本书值得每个人一看。它让你做好心理准备...

  •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文/大大大大峰哥 医学界为“生”做好了准备,但没有为“死”做好准备。——马尔科姆 格拉德威尔 打开这本书当我阅读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好的告别》读后所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pp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