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旅行,总是能接触一些不同的家庭,但几乎大部分家庭都是离异或重组的。

记得一位美国母亲非常激动地对我说,她的三个孩子都是同一个父亲,她非常自豪,在美国这样子很少见...而在美国北部的邻居加拿大,也是相似的状况。虽然绝大多数人对婚姻都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能白头到老的人并不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众多家庭破碎重组?而孩子们,对这样子的家庭状况已经习以为常了吗?
在一个小乡村,和克莱娜的家人相处了几天后,发现这也是一个重组家庭。看上去他们对此都习以为常了,但我还从来没跟这些家庭的孩子们聊过这个。
所以我问她:“在这个国家,这种状况好像很普遍,他们分开这事,你怎么看?”
我本来觉得以她客观开朗的个性,会给我一个很成熟和正能量的回答,或者客观冷静的去说这个事。
然而她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
她说:“shit!”(狗屎)
“无论他们什么原因分开,但是他们分开了,我们几个都很难受,这也是我想离开这里的原因,真想快点念完大学,我就可以和这一切说再见了!”说这些话时,第一次见她如此激动。
看来,无论哪里的人,无论什么样的文化,家庭的破裂,都会对下一代产生很大的影响,留下抹不去的伤疤。即使他们周围的家庭状况都一样,家一分为二,都会让人失去安全感,特别是在孩子青春期人格即将完善时,影响更深远。
在遇见克莱娜一家之前,我住在一个老爷爷家里,状况也是如此。
他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在相处的时间里,总是不断向我提起他的孩子们。
而他的前妻,和他分开后,各自住在相聚十公里远的地方。
只是分开后,还是像朋友一样经常来往,甚至有时会和孩子们一起聚会。
退休后,他还是继续工作,也领退休工资,两份钱可以让他每年都可以长途旅行一次,并且准备寻找一个温暖一点的国家定居。
一个人住,虽然说孩子们有时候会来看他,毕竟机会也不多,所以把三个孩子挂在嘴边,不断给我聊他们的生活,渗透着他内心的思念。
所以除了工作之外,他也把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早晚会有两次跑步锻炼身体,并且科学安排自己的饮食,过得非常健康。
我问他,为什么一个人住,不再找个老伴?他说,这样也许更自由些。
自由...是不是就是造成离异的关键呢?
没错,这片土地的人们,就是崇尚自由,从小到大,都是不断追寻着自己的向往。做自己想做的事,保持着独立的人格。
在婚姻里,两人之间也不会形成单方面的依赖和主导。当男女权利,越来越平等过后,又想保持完全独立的人格,追寻各自的自由。当双方都不愿意牺牲掉这个自由时,也许分开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婚姻的形式,从各种传统的古老文化,到近代以及现在文明,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首先就是男女平等,要知道在人类几千年文明里,男女就从来没能平等过,女人其实能做男人所有的事,男人却没法做全女人能做的事,比如生孩子。所以生来基因就决定了,不平等!
当然有一天科学足够发达了,男人也能生孩子了,就可以绝对平等了,但同时也不再需要婚姻这种东西的存在了,哈哈哈!
婚姻的产生,本质上的原因就是,财产私有化概念的出现。在这之前,人类和动物一样,除了食物,并没有什么物权的概念,所以母系社会的孩子们,不需要知道自己父亲是谁,财产都是公用,女性就像蜂后一样成为社会的核心。
私有化概念开始产生后,男人们除了要把自己DNA洒出去,也开始考虑自己此生用不完的财物,交给自己的后代,所以需要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需要知道自己父亲是谁。母系社会从此转向父系社会,婚姻和家庭概念,从此产生。而男人,因为在农耕时代是主要生产力和技能掌握者,逐渐开始主导社会,而女人,则成为家中的主导,各司其职。
而在男权过于强大的时代,一夫多妻,也是常见现象。后来随着时代演变,大量生产力被机械化替代,女性除了生儿育女,也开始掌握更多技能,开始替代大部分男人的工作。所以女权崛起,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概念逐渐成型,并深入人心,成为主流价值观。家庭,也成为评判一个人一辈子是否圆满的标准之一。
所以人类经历了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一夫一妻,试图找到完美的平衡。但往往任何事物接近平衡的那一瞬间,又会被打破。
从婚姻产生的本质来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欧美,如此多的单亲家庭,单身妈妈。因为女性地位又回复到接近母系原始社会的状况,男人在许多女性眼中已经不是必要生产力了。就算是要抚养孩子,在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允许下,自己还是可以不依靠男人来实现人生目标,虽然会艰苦一点(在许多发达国家,儿童的成长的津贴和教育,政府会负担绝大部分,甚至全包)
相信这种状况,在未来会更加普遍化,试想一下,人工智能开始替代生产力之后,或许生孩子这事都可以交给代孕机器了,噢,现在已经开始人工代孕了。
那么人们除了情爱的需求,还有组成家庭的必要吗?
我想,从孩子们的口中还是能得到答案的。父母对于孩子后天人格的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安全感。动物一般是不需要来自父亲的安全感的,但人类,好像在文明演变中,逐渐把这种安全感需求写进了基因。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曾经牢固的婚姻模式,正在变化和瓦解,也许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曾经受到过父母离异带来的伤,更不想把这种伤害转嫁给下一代。或许重新思考一下,在男女权利复杂变化的今天,新的相处模式,和角色定位?
有的人选择和自己的基因作对,和社会作对,和年龄作对。也许你是抗争的英雄,也可能是逃避的小丑。
也许在两性关系中,男人不必做完女人该做的事,女人也不要把自己当成男人来活,也许大家都会轻松一些。当然如果性格比较强势的女性,也可以找一个懂得忍让的男性达到互补平衡。两人都同样男性化,或者同样女性化,这样与同性恋有什么区别?
这可能也是前面文章聊到,同性恋为何非常难长久维持关系的原因之一吧?(点击浏览:彩虹旗下的自由)因为性质太过接近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自然从平衡转向极端。
男女权利和关系总在不停的变化,如果总把以往的认知和经验作为参考,恐怕是问题百出的,把自己的自由看得太过重要的话,其实也是一种自私。如果只有一方舍弃这种自私,那么另一方势必膨胀过度,难以长久。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留言区指正探讨)
当然,在北美的旅行中,我也遇到过白头偕老的夫妇,他们的相处模式和别的夫妻,明显有些不同,这个话题,留到美国系列的文章再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