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当初,在城市工作,但因为怀孕离职,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我想我不能再漂泊了,因为我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我要给他任何需要时刻的陪伴,我要努力把他教育成我希望的样子。
就这样,我义无反顾的踏上教师招聘之路。因为年龄原因,我只有一次考试机会,所以我没有任何的退路,我想既然选择这条路,即使风雨兼程也要走下去。18年元旦,怀孕八个月,我开始了备考之路,期间付出的艰辛,现在想来都是那么刻骨铭心:肚子大不能久坐,便倚着枕头偏着身子看书;每天除了一日三餐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背书,晚上孩子睡着后看书到十一点;一本677页的书被我背了几十遍;做过的资料有一尺多厚。我不聪明,只能用勤奋去弥补我的笨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没日没夜的备战,我如愿以偿,进入离家很近的樊相一中,没有上过一天课的我直接接手两个毕业班的语文,我感觉身上的担子千斤重,一方面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方面是学生升学的压力,还有家长的质疑,学校的嘱托······
我开始踏上讲台,每天精神高度紧张,早到晚退,课本上、资料上、卷子上全是我写的密密麻麻的字,备课时习惯性把所有的问题弄懂,唯恐学生问到不知道。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同事,大家都很照顾我,无论是管理学生还是备课,都倾囊相授,让孤独的我倍感温暖。

我一直在备课上努力,但我发现学生不会写作文,于是我开始我的简书写作,因为我觉得当老师要会写,如果连我都不会出手成章,我怎么能教好学生呢?因此简书是我为了教好学生写作文而做出的努力。记不清在努力看到张爱敏老师的话:写不到200万字,就先不谈质量。所以我告诉自己,先写够200万字再谈质量。
19年我接手七年级两班语文兼班主任,我发现我没有管理才能,在班级管理上举步维艰,班上的事情多如牛毛,整天焦头烂额,无从下手。于是我开始啃读关于班主任的书籍,开始有时间就找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聊天,甚至听到别人谈论班级管理,我就凑到旁边去听。终于能独自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了。

20年我变得比以前成熟了,开始重视学生的朗读、写作,其实从七年级开始,我每周都让学生写周记和读书笔记,周记写自己的事情,读书笔记是写本学期需要看的名著,我会根据中考题型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自己总结答案。写作从未间断,每周我都亲自批改,这样起到监督作用。
有一次樊相教育征集稿件,我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并投稿,那次两个班级五名学生的稿子都被录用,我的一篇文章也被征用。全班沸腾,我让学生把报纸拿回家,让家长看看,这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后来在长垣市组织的各种征文比赛中,我班学生多人获奖,我也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当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正文比赛,偶有收获。
我觉得学生应该有一技之长,朗诵可谓在适合不过,于是,语文课、周会课就成了学生朗诵的舞台,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学生也有了放松的机会。我班学生李童耀、王东贺参加樊相镇组织的朗诵比赛,均获奖,尤其是王东贺朗诵的岳飞《满江红》,更是惊艳全场。

学生知道我的忙碌,变得越来越懂事,他们会看我写的简书,会担心我的身体,会在节假日送给我礼物,会在我生病时送药。教育孩子,我希望他们变成什么样子,那么我就需要首先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我坚持写简书,学生就坚持写日记。我坚持读书打卡,假期时他们就奉陪到底。临分别时学生纷纷给我发微信告别,表达对我的感激。更有甚者,跑到我家给我送来一面锦旗,定制的水杯,自制的鲜花。我在劳动中收获着来自学生的爱,当然还有家长的尊重和认可。
21年元旦左右,看到张爱敏老师的招募令,于是果断加入该工作室,其实之前校长也多次表扬张老师,说张老师是农村教师的一面旗帜,我内心钦佩不已。现在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于是自然而然的我找到自己的组织了。
在这里,有成长的平台,有锻炼的机会,有明确的目标,有努力的方向,有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我像漂泊在海上的一叶扁舟找到了停泊的港湾,我像在迷雾中找到了前行的灯塔,我像孤独的迷路人找到了回家的路。感谢工作室的成立,感谢张老师的引领,感谢团队人员的互助,让我开始不一样的旅程。
在工作室,我每月坚持共读一本书;每周一篇教育叙事;每天坚持简书日更,目前更至近70万字;每天读书打卡,目前已经有近240天;每月参加一次读书分享活动,且已经顺利完成自己的第一次领读任务;我学会在公众号编辑文章,学会使用Cctalk网上直播;我开始啃读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书籍······
我开始明白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明白教育是给予人希望,是保护学生自尊,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需要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生命。我开始懂得教育是传道、受业、解惑,是让学生懂得真善美,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在工作室,我更多的学会去反思、成长、践行,我明白要给自己时间去经历,因为努力永远是自己的事情。通过不断的阅读,我明白专业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经历,我明白理论需要付诸实践的意义;通过不断反思,我明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内涵;通过不断践行,我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我该如何走稳自己的步伐呢?我深情的回眸,望向来时的路,驻足凝思,蓦然醒悟:不管多么艰难困苦,我都将保持本心;不管走多远,我都不会离开我挚爱的课堂。我想我喜欢感受课堂跳动的脉搏,喜欢倾听学生朗朗书声,享受成长拔节的声音,我想这所有的一切,都会凝聚成我心中最美的图画。
三年,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十年,我将继续行走在成长的旅途中,不断拔节、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