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七点,聆听了广西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文蓉副教授的《换个角度看课堂》。课前我在想:课堂是什么?换个怎样的角度看课堂?看了以后该如何做?整堂课下来,真的让我触动很深,和我的一些教育观念也产生了共鸣。

王教授刚进入课程时,清唱了一首歌曲《苔花也学牡丹开》展开课堂,当时我正吃饭,有些疑惑和不解,觉得老师真有趣。带着疑惑不解和自己的课前疑问开始了今晚的学习之旅。

看看学生的参与
五教授提到一节课是否精彩不是看老师讲得多好多好,也不是三自课堂气氛怎样怎样活跃,而是应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评价。由此我更加明白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应该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看来这个问题以后,我心中试着想了想我心目中“理想课堂”是什么?孩子学得轻松,是在课堂当中孩子积极的参与学习,最后老师和学生都开心和快乐地接受知识,这应该就是“理想课堂”了吧!可惜我带的是幼儿园的孩子,无法给我解答。但是,我会把孩子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意识贯彻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创新课堂教学的追求——落实学习规律
|核心思想是追求学生学习规律在谋堂的落实,教师应加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设置适合学生的学习事项,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利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主动而有效的参与学习,动脑恩考,动手操作,动情参与,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 着重于训练教师如何设置学生学习事项井支持学生有效完成相应事项达成学习目标。
而王教授最后总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观察课堂的三个指标
学生参与性高,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全班集体教学时间不超过60%,以学生自主、主动学习为主的时间不低于40%”,(以下简称“教师时间60%,学生时间40%)有效的参与,是指学生能达成学习目标,在课堂中能合作解决问题,能完成学习任务、活动和作业等学生学习事项,教师通过支持使其效益得以提升。公平的参与,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均等的机会,每个人在其原来的基础上,潜能都得到发挥,毎个学生的权利都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同样的尊重。

唱歌开场,唱歌结尾,五教授真是太牛了。把一首改编的《心太软》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多讲,应该为学生想想未来!在听歌的过程中也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思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该学生做的事,说的话不要去帮,做好老师该扮演的角色。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感受颇多不如用于实践,做一个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领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