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这两天整理电脑里的资料,翻出了自己09年的一篇文章,不知道当时是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布到网上。时隔八年之后,再读这篇文章居然没有觉得可笑,索性就了却它的心愿,帮它发到网上来吧。
——2017.1.19
最近看了很多翻案的文章,譬如汪精卫,鸦片战争,土地改革等。这些文章与之前官方的说法出入较大,所指出的现实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所以一经传播,即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对现状不满的网民更是大力转发这样的帖子。
伴随着这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过去,反思中国近现代史。这无疑是好现象,读点其他视角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历史。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没有这么乐观,很多人开始对一切过去从官方接受的东西都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被洗脑了,之前的教育都是谎言。他们在看到那些翻案文章时感觉如梦方醒,觉得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不可否认,本朝过去进行的中学历史教育,确实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道德教育。它一味以阶级和社会制度来区分忠奸善恶,以统治者的利益划分敌我。因此像黄巢、张献忠这类屠夫式的人物也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正面典型来歌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课本上确实给我们传递了很多错误信息,然而,历史教育真正的问题还不在于此,而是一种辩证的、批判性的历史观教育的缺失。
当那些网络翻案文章风行的时候,我们因为各种原因看到了文章中值得认同的部分,就进而接受那些文章所有的思想,甚至彻底颠覆原来的认知。这是在信息壁垒被刚刚破除时的常见现象,因为我们太渴望墙那边的信息了。然而,墙那边就一定是真相嘛?现在墙那边发声的多为一些异见人士,他们确实指出了当局的不少问题。可是,仅仅因为现在的当局不好,我们就该相信反对它的人说的话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岂不是又在经历一次新的洗脑吗?
比如,汪精卫的问题。过去一直说他是大汉奸,批的一无是处。现在有人给他翻案,说他是为了保护国本,他和蒋中正,一人站一边,到时候无论哪边被灭了,中国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避免引发口水战,我这就不去一一反驳这篇文章里的种种谬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那篇文章——汪精卫和平运动始末。我只是想提醒各位,无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某个历史人物,要讨论TA都得看历史材料啊。然而,很多人的行为却非常难以理解。譬如说毛选,毛文稿之类他们是绝对不看的,并且言之凿凿的说这是“洗脑”,“粉饰”。但那边出了一本《蒋公日记》,就趋之若鹜,以看过本书为光荣,看完还如同久旱逢甘霖一样感叹:真相终于大白了。
这是一种什么思维?这不还是缺乏独立思考,容易从众的表现嘛,只不过这次他们从的是对他们来说新鲜的众,这就觉得时尚啦?这是又一轮被洗脑了啊!
几十年脸谱化的历史教育毒害已深入骨髓。很多人被真相洗涤后不是清醒的畅快,竟然是幻灭和虚无。我们期待每个人的行为都受理性的支配,然而所谓的理性也只不过是局部理性,是有限信息下的决策。所有人的合力造就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命运。因此,要了解一个时代,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必须拥有更多人的视角才有这个可能。习惯了统一口径的我们,需要去适应这个多元化的过程。很多时候,你之所以容易被洗脑,就是因为脑子太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