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1. 三思三定是即兴演讲的定海神针
2. 即兴表达的目的必须是明确并且基于对方的
3. 目的和内容是完全贯穿在一起的
4. 三定是伴随着三思而产生的
精华解读:
这个篇章开始,我们要谈到一系列更重要的时刻,共同点都是即兴表达。
如何成就一次成功的即兴演讲,我总结了一个词叫“三思三定”,就是从三个角度思考、从三个角度来定你要讲的东西。这是即兴演讲的“定海神针”。
一、“三思”的方法
我们都听过,“三思而后行”。我把这里的“三思”细化如下:
1、“一思”目的
第一个思,是思考即兴表达的目的。很多人在讲话之前很担心自己讲不好,所以永远在思考自己要讲的内容和如何组织内容。但是有一样东西比内容更重要,那就是目的。每一次即兴表达的时间也就是三五分钟,我们要先想清楚:在这三五分钟内,我们想实现的目的是什么?当你把这个目的想清楚了,接下来的内容其实就水到渠成了。在思考目的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这个目的一定要基于对方的目的。 什么叫做基于对方的目的?举个例子,我经常问别人:“你接下来的这段演讲或者这段交流,你想实现什么目的呢?”很多人会说:
1) 我想让他同意我的观点。
2) 我想证明我是对的。
3) 我想让他完全支持我。
这就是负面的例子。因为这三个目的都不是基于对方的目的,而是基于自己的目的。一旦我们抱着这样的目的,那意味着前期的起步点都是错的,摆的位置和姿态也是错的,那我们这一段即兴表达就会特别吃力。
回想一下有效表达的公式,有效表达=(角色+场景)*观点*结构。在公式中,位置和姿态错位了,就体现在“角色”不清晰。
所以我们要先清楚的是,什么才叫做基于对方的目标呢?举三个例子:
1) 我想让大家从这件事情当中看到我们的信心;
2) 我接下来跟领导想做五分钟的交流,我想帮上司看到这个项目的价值点,并且及时批准这个项目的预算;
3) 我想让大家认识到,接下来这两个月是我们最关键的两个月。
这三个目的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吗?很显然,这三个目的更具体了,而且是基于对方的。
所以三思当中的第一思:即兴演讲要先考虑清楚想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必须是明确并且基于对方的。
2、“二思”内容
接下来就是三思中的第二个思:思考内容,也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对方需要知道什么,才能让这个目的实现起来的概率更高呢?
大家会发现,一旦你把目的想的足够明确了,接下来的内容就会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在当中。
比如:我想让上司同意批准这个项目的预算。基于这个目的,我需要让上司知道些什么?
1) 我需要让上司知道这个项目能给我们公司在现阶段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2) 我需要让上司知道跟同行的其他公司相比,我们公司目前做这个项目有很大的急迫性;
3) 这个预算如果我拿到了之后,我会准备怎么花这些钱、过程当中我会怎么监控这个财务。
这就是领导很想关注的三个点。
这里有一个要点:无论我们想让对方知道的事有多少,永远把它概括成三件事情,因为超过三件对方就记不住了。这三件事可以帮助你有更大把握,让上司同意这笔项目的预算。一旦把目标理清楚,我们需要的内容就出来了。
再比如,我有一个目标:希望对方能对我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印象,以促使我们之间的合作更高效地达成。那基于这个目标,我需要让他知道些什么?
1) 我需要跟他讲一讲我碰到过的事情,以及在我是如何处理的;
2) 我需要让他知道在这些事情的处理过程当中,我发挥了哪些关键的作用;
3) 我需要让他知道的是,这些事情过后我的反思跟思考是什么?
这三件事情就可以帮助我给他留下一个积极乐观的印象。
所以,目的和内容是完全贯穿在一起的。在任何一次即兴演讲之前,一定要先明白想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目的,内容往往就能够串起来了。
3、“三思”感觉
第三个思考,就是在这一次即兴演讲中,我们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急迫、气愤、惋惜、激动,还是真诚?
即兴表达和主题演讲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次主题演讲可能持续一小时甚至两小时,所以在这期间我们可以有各种情感的交织。但一次即兴演讲可能只有三到五分钟,在短时间中我们的感觉和情感可能是没有变化的。所以,我们要在事先就要考虑清楚:我想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跟上司讲项目预算的时候,我想传递出一种急迫的感觉。当我们事先把感觉想明白了,那么当时整个表达的语气、神情、状态都会为这个感觉所服务。这样一来,对方就会更加能体会到事情的急迫,从而有更大的可能性被我们打动。
我们总结一下三思是什么:
第一思:基于目的。思考清楚演讲的目的是什么,为自己的演讲定一个目标。没有目的无法探讨内容,而且这个目的是要基于对方的目的;
第二思:基于内容。基于所要达成的目的,紧接着就要考虑第二个问题,我需要让对方知道一些什么,可以有助于我实现我的目的;
第三思:基于感觉。为了实现我的目的、为了表达地更好,我需要怀揣着一种感觉,从而让对方体验到这个过程当中我有什么样的情感。
二、“三定”的方法
当我们把三思想明白了,紧接着就是三定。三定其实很简单——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1、定话题
定话题对应的是三思当中的目的:我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我即兴表达的话题是什么。
2、定观点
定观点就是我想让对方知道些什么?基于我的目的,他需要了解一些什么?我需要把这些东西概括成什么样的观点吗?这叫定观点。
3、定框架
第三叫定框架,即使内容是一样的,选择的排列顺序不同、结构和框架不同,传递主次顺序也是不同的。所以三定是伴随着三思而产生的。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思三定的思考框架。三思就是思目的、思内容、思感觉。三定就是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分别选择四种场景,详细帮你拆解如何做好符合角色、贴切场景、有观点有结构的即兴表达。所以,在接下来的四节课里,我们的脑海要始终有“三思三定”这个框架。有了这个核心原则,我们在所有场景下的表达都不会偏离太多。
王达峰 讲述 / 夏莹 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