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平之战 | 1.机会来了(一)

长平之战 | 1.机会来了(一)

作者: 彼岸行走 | 来源:发表于2018-02-16 20:56 被阅读0次

一茅房里的思考

  廉颇在自家的茅房里蹲了半个时辰,在这半个时辰内的战果是拉了几颗黄豆般大的豆豆。

  便秘了。这是老同志的第一反应。

  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毕竟上了年纪(应该六十多岁了吧,如果没记错的话),干什么都不如年轻人那样利索了,上个茅房也是如此。

  拉不下来?也得继续拉呀。没办法,有个什么东东待在大肠里面不出来,那是相当难受的。

  老同志决定再继续耗下去,他想:俺就不相信你一天都不出来,总有憋不住的时候吧,要知道外面的世界虽然很无奈,可也很精彩呀。另外需要告诉你的是:

  今天国庆节吔,不用上班的。

  明天也不用上班,后天还是不用上班,谁说奴隶社会不放假啊。不放就不放,一放就放三天。

  哈哈哈,跟俺廉颇耗是吧?看俺不憋死你!

  便便当然是憋不死的,也用不着憋,能憋死的是人。

  譬如说廉颇的同事赵奢同志,这个哥们当田部吏(收农业税的,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税务科长)的时候,俺廉颇就已经是都尉(相当于今天的师长级别)了,天天带兵打仗来着呢,他赵奢还在郊区挨家逐户地苦口婆心的催收农业税呢。

  要说这哥们的运气也确实特别的好,天知道他后来走了什么狗屎运,在閼与和秦国人打了一架,竟然一不小心就打了个马服君出来,真是一鸣惊人,不服不行哪。

  话说回来,这赵奢还真不是个省油的灯,有点水平,是个高材生,早年出国留过洋,据说还担任过燕国的上谷郡守(今天的省长),政绩不错,口碑不坏。

  后来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毅然回国效力,算是个海归吧。

  事实证明,海归就是海归,仗没多打一场,官倒升得挺快;没事干的时候(这个原因以后再说),还著书立说,到处演讲,很有人气,粉丝很多。

  这些倒没啥大不了的,只要你赵奢不跟俺廉颇对着来,问题嘛也就不是个问题。不过你那个儿子俺还真有些看不惯,不用说,各位同志也知道将要提到的是谁了。

  谁呀?赵括。

  这位小哥儿好像才二十出头吧,二十四还是二十五?打小就娇生惯养,长得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搁在今天那就是个讨人嫌的小白脸,在战国那个年代,审美观点就不一样了,是个地地道道的帅哥。据说赵括没事总喜欢上邯郸大街上遛达遛达,围着他的粉丝那是里三层外三层,有男粉丝也有女粉丝,当然了,女粉丝是大多数。女人喜欢看帅哥是很正常的事,其实男人也有很多喜欢看帅哥的,总而言之一句话,赵括实在帅得很。

  不但长得帅,而且命也好。年纪轻轻的就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商品粮,没多久铁饭碗就换成了金饭碗(老爹赵奢又升官了);赵括的命就是好啊,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还是别比了。好歹俺廉颇如今也今非昔比,这么多年打拼下来,总算混了个国防副部长(上将军),正部长是赵奢同志。

  虽然赵奢级别比俺廉颇高出半级,但他的宝贝儿子赵括跟俺是没有可比性的。

  这个小朋友除了好骑马射箭,逮个兔子、打个雀儿之外,还时不时精神抖擞地参观参观邯郸城内最繁华的红灯区;别想歪了,战国的红灯区和今天的红灯区不一样,那时的红灯区里呆的都是全国有名的歌舞伎。

  而且有趣的是,红灯区的发明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管仲老先生,据说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而想出来的绝招。毕竟手工业不怎么发达,每个国家都有很多待业青年,女同志居多,男人嘛,很多已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了。

  管仲老先生如果知道他发明的方便女同志再就业的红灯区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估计会气得再从棺材里跑出来的。

  赵括虽然经常没事往红灯区里面跑,但这个小朋友似乎用情很专一,他每次去参观的对象都是同一个人。街坊传说该女子容颜姣好,艳压群芳,且有一项绝技,那就是跳舞,会跳舞的女子不在少数,但该女子跳的舞却与众不同。

  因为她跳舞的时候,总喜欢露出肚脐眼儿和雪白的大腿。

  看到这儿,我的第一反应是:肚皮舞?

  天哪!难道战国时代就有人会跳肚皮舞了?难不成今天风靡全球的肚皮舞居然是中国人民发明的?太佩服了!

  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原来赵括同学经常光顾红灯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跟这个美女学跳肚皮舞。

  廉颇老同志使劲地憋气拉他的豆豆,很不以为然地继续思考。

  哼,一个将门之子跟一个女子学跳肚皮舞有什么出息?你赵括放着一个现成的军事家(虽然大家伙都公认,俺廉颇还是保留意见)赵奢同志,也就是你小子的老爹,不好好学他的传奇兵法,学什么肚皮舞嘛?又不当饭吃。

  赵括同学有没有什么出息,那是以后的事。

  但这名会跳肚皮舞的女子,却不简单,很不简单。

  因为她的名字叫赵姬。

  赵姬不单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且有过人心智。后来机缘巧合遇到了命中贵人,一个卫国人,专门搞投机倒把的大老板吕不韦先生。在卿卿我我中度过了几年的幸福生活之后,习惯了投机倒把的吕老板又将天姿国色的赵姬转手送给了在赵国当人质的公子嬴子楚先生。

  这位子楚先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他和赵姬妹妹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风光吧。

  且慢,这个儿子是吕老板的,而吕老板是卫国人,赵国的女婿。换句话说就是,伟大的秦始皇先生是赵国的外甥。赵国亡于秦国之手,当上一统天下之主的居然是赵国的外甥,有趣,着实有趣。

  而更有趣的是小朋友赵括,这个花花公子竟然还能谈兵,不是一般的谈兵,据说辩论起来,连他那天才的军事家老爹赵奢同志都自愧不如。

  当然了,天才的赵军事家也没有给他这个天才儿子什么好脸色,说了这么一句名垂千古的话(这句话足足窝囊了赵括两千多年):若使括为将,破赵军者必括也。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也没法考证(司马迁先生的史记虽然写得很明白,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信史官无曲笔),其实春秋战国的很多史料都无法考证,原因很简单:都烧了,连读书的人也一起烧了(焚书坑儒)。

  干这么一件超级恐怖超级缺德的事情的人是伟大的秦始皇嬴政先生,目的只有一个:合理地修改历史,树立光辉的形象。

  嬴政先生的修改工作应该做得很好,是可以发奖状的。从后人对他的评价,总是在无数场合把他与汉武帝刘彻先生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进而歌功颂德这一点来看,他的目的是达到了。

  对历史进行合理或者非理的修改,其实也是中国历来的优良传统,很多人都喜欢修改。这东西改好了,是相当的有好处的,是可以给脸上贴金,并且名垂千古的。

  把历史改好,并且能得奖状的代不乏人,譬如:上演暴力恐怖片(玄武门血变),以及流氓片(杀兄夺嫂)的李世民,兄终(赵匡胤离奇死亡)弟及(赵匡胤有好几个儿子,却不能即位)的赵光义,逐建文帝(朱允汶)夺帝位的朱棣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历史是可以相信的,但也是有限度的。

  赵括的资料有没有遭到某些人的修改,甚至是恶搞,不得而知,但关于他的八卦都是非常负面的,传八卦的似乎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不管怎么说,懂得谈兵也不是什么坏事,就当是娱乐吧。

  其实也就娱乐而已。

  因为当时把持朝政的除了实力派客卿都平君田单同志外,还有一个本土偶像派蔺相如同志,这位蔺同志是廉颇的哥们,据说关系铁的很(廉颇是这么认为的)。他处处与赵奢同志作对,弄得军事家赵奢同志老是打不了仗。

  不过,赵奢同志想得开,打不打仗倒无所谓,都当国防部长了,还打个屁呀,嫌这把老骨头痒还是咋的?

  问题是赵括同学还小,你总得让他历练历练,长长见识吧,就算不让他带兵打仗,让他去郊区收个农业税、城管税什么的也行啊。

  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在赵国,这一类的人民内部斗争是很多的,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历史),加上有田单、乐毅、赵胜等人的帮忙,号称铁公鸡的蔺相如同志,终于给了赵括同学一个锻炼锻炼的机会:当运粮官。

  这不扯蛋吗?运粮官,不就是个运输队长嘛,将领在前方打了胜仗回来是可以论功行赏的,至于运粮官嘛,哪来的回哪呗,下次再要人运粮了,再找你。

  至于打仗嘛,那是将军们的事情。

  对不起,赵国的将军实在太多了。你赵括想来带兵,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为国效力,精神可嘉,那就排队吧。

  不过要耐心哦,等到这一拔将军退休或是挂了,至少得排个二三十年的,你没意见吧?

  得了,撂下这么一句话来,成心恶心人是不?算你狠。

  老子将不当了,兵也不稀罕带了,运粮官就更不消说了,回家踏踏实实的做个宅男吧。有空还去学学肚皮舞、泡泡妞、喝喝茶,顺便看看每天的军事参考消息,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总比在战场上要死不活的强吧?

  一天很容易过去,一个月也很容易过去,但一年呢?十年呢?

  年轻的赵括同学开始发现当个宅男其实也很不容易,再说在家当个啃老族很丢人的。干脆下海吧。

  凭着老爹赵奢的名人效应,赵括同学在邯郸城内东街最繁华的地段(距离赵姬的红灯区很近,步行只要三十分钟,骑马就不用说了,眨眼就到)开了一个军事培训学校。而赵括同学也摇身一变从同学晋级为人人羡慕的校长,真是爽啊。

  终于能挣钱了,虽说不多,好歹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可以光明正大的用自己赚的钱帮赵姬妹妹买几套漂亮的肚皮舞服装了,哈哈哈!

  军事培训学校生意很好,声誉日隆。军中将领闻之,争相前来听赵括小校长讲课,尊称他为马服子(赵奢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立赵括为嗣子,即未来的马服君,故赵括被尊称为马服子,子在先秦中即‘先生’之意),一时间赵括名扬战国。

  廉颇揩了一下鼻涕,感冒了?他娘的!怎么俺一想到小朋友赵括就不舒服呢?

  小括子,你就闹吧,毕竟打仗这种事不是走秀,,也不是粉丝越多你就越能打。俺老廉虽然粉丝不多,可也常常打胜仗,当然秦国佬例外,不是俺不打,是俺运气好,没碰上。

  廉颇望了望外面的天色(茅房是半开放式的,没有天花板),太阳已经升起老高,豆豆还没有拉出来,也顾不上了,揩几下了事,还要吃饭的嘛(早餐还没来得及吃呢),他利索地穿好裤子,掰着手指头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赵奢目前病得一塌糊涂;乐毅挂了好几个月了;田单会打仗,可也一身病,一直就药罐不离身;赵括纯粹就是个摆设,好看不中用;乐乘呢,一个外国佬,虽说能打仗,他还能喧宾夺主?李牧呢,这个时候还在代郡放马;庞媛、司马尚、庆舍等人也才初出茅庐,这些替补的替补要想成为主力,起码还得坐十年板凳。

  看来,俺廉颇的机会又来了,这次该俺大展雄才了吧?

  是的,廉颇同志的确没有说错。

  机会来了,两年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相关文章

  • 【历史】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 写在前面的话 长平之战 | 关于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 1. 机会来了(一) 长平之战 | 2. 机...

  • 长平之战 | 1.机会来了(一)

    一茅房里的思考 廉颇在自家的茅房里蹲了半个时辰,在这半个时辰内的战果是拉了几颗黄豆般大的豆豆。 便秘了。这是老同志...

  • 长平之战 | 2.机会来了(二)

    二:机会? 和廉颇同志一样在苦苦等待机会的还有一个人。 那就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嬴则先生(又名嬴稷),他所等待的机...

  • 20211218秦赵长平之战之我见及善待身边的人

    20211218秦赵长平之战之我见及善待身边的人 昨天刚把大秦帝国之崛起看完,看到秦赵长平之战这部分,长平之战,说...

  • 顽强的赵国在长平之战后有些怎样地坚守?

    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的重大打击之后,从此就失去了和秦国争霸的机会。秦国的秦昭襄王本来想趁着长平之战的余威一举消灭了赵...

  • 古战场的回音!

    从上学到参加工作,长平之战的故事,都把耳朵磨出了老茧,直到一年前,才有机会走进了山西高平长平之战的古战场,身临其境...

  • 长平之战(一)

    东方的鹿 歌颂月亮 众人失散 鲜花在鱼的口中吐出 先人的身影 一排排的青铜 敲打穹宇 我的母亲 你在哪里 长平啊 ...

  • 长平之战

    作者:周少辉 公元前262年,秦国的白起攻下了韩国的野王,上党危在旦夕。为了保卫上党,太守冯亭把上党献给了赵国,赵...

  •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发生了一场秦国和赵国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因为年代久远知道的人或许不多,为什么要写这场战役?农耕畜...

  • 长平之战

    当白起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时,同时埋葬的,还有赵国的国运。 在这场后世称为长平之战的惨败中,世人大多谴责赵国国君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平之战 | 1.机会来了(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gp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