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小雨

近来总是想起我的高三,依然觉得那对我而言是心中的一根刺,是一场令我窒息的噩梦。今天我想诚实地面对自己,好好回忆一下曾经的那段时光,希望只有客观没有美化。如实地记录,写下来也就算作彻底放下,就作个了结吧,打压着或是逃避着,它却总会暗自疯长,倒不如撕开它,把它置于日光下。
高三的那段日子,从高二的学考开始有的记忆。那时候,我为学考做准备,偶尔也伤春悲秋,身边的学霸同学早已自己开始了高三的总复习,或是记忆基础知识,或是疯狂刷题。心想差距就此拉开,我也会焦虑,但我并没有那么着急,我这个人败在凡事不急,没有规划,说我对未来悲观,其实我有着盲目的乐观。
高三的前奏,是我经不起同学纷纷搬出去,让家长陪读的诱惑,尤其是身边那个丫头也在忙着这事,加上我自己常年来觉得居无定所、放假后不知该去向何方的流浪感和漂泊感,我动了搬出去的念头。
念头一起,便没那么容易息鼓。自从想法产生,我就开始纠结。我是那个凡事为家里想的懂事孩子,我不想给家里人增添那么大的经济压力,但我同时也在想为什么自己不能为自己活一次,为什么自己想要的从来不敢说出口?
最后,我还是打电话给爸妈了,在电话里,我说我压力很大,我说我要搬出去,我甚至哭了。我知道爸妈见不得我哭,所以打电话前我想把“哭”作为最后的杀手锏,没想到我说着说着就自然地哭了,大概是来自于积累的所有的不安全感的爆发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吧。
虽然我出了个难题,但爸妈答应了。我不知道他们下定了多大决心,做了多大牺牲,只是陪读我的终究不是妈妈。当时的我也不敢说什么如果陪读的不是妈妈就不要陪读了这样类似的话,带着点听天由命的感觉。
现在想来,其实那是我的懦弱,是我终究不想自己做出那个斩钉截铁的决定,是我想把一些责任推给爸妈,是我给自己留了即便失败我也可以去责怪当初爸妈没有做出最好的选择的后路。
是我懦弱啊,害怕做决定啊,是我选择随波逐流却做不到随遇而安啊。真应了那句话,不做选择其实是最坏的选择,自始至终,我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或许是我当时考虑了一下爸妈的处境。
可是,他们又怎会真的懂得我的想法,哪怕我真的那么期待妈妈可以回来陪我,我也不得不考虑妈妈一旦回来就没人管弟弟,家里的经济来源也势必受到影响。我不知道他们当时做了怎样的权衡,他们问我可不可以让外婆或奶奶来陪读,他们想让我选择,而我想让他们选择。
不想让他们为难,也为自己留了余地,你这样说,那我就听话好了,我终究还是那个喜欢妥协的人。
刚开始,是外婆来带我。只是外婆终究身体不好,带我不久,就病倒了。后来换作奶奶陪我,对我而言,这是真正的噩梦的开始。
有些人,距离远了,相安无事,彼此在对方眼里还闪着光晕,但一旦距离拉近,美好便被撕破,水火不容。
我和奶奶就是这样,恰巧我们都是属虎的,真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一山不容二虎”。
大概那时候我戾气也很重,压力又大,没有什么好脸色。
我和奶奶的关系很差,她对我没有什么好印象,我对她也没有什么喜欢。她所有热衷的恰恰是我最厌恶的。
我向来讨厌在背后论人好坏,而她在外面论完是非回来还会转述给我听;我向来不喜欢在背后说我坏话的人,想说就直说,背后说算什么本事,而她唯恐别人不知道我有多坏一样,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给我留面子;我向来不喜欢别人指责我轻视我,而她在言语之间从来不客气,随处都是语言暴力。
我一个需要全力冲刺的人,跟我说些不相关的还影响心情的话干什么。
也许,是有了对比。外婆从来都是凡事为我着想,而奶奶更自私。
对于她,靠近后就再也喜欢不起来。当然对她而言,我也是这样。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高三的那段时光对我而言有什么意义。最该奋斗的一年却开始堕落,最该保持纯真的一年却满是拧巴和戾气,最该有希望和喜欢的人并肩同行的一年却和他越走越远。
那年的我,自卑拧巴。成绩下降,觉得在所有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不想多说话,失掉了笑容。
那年的我,和最好的朋友打了一周的冷战,因为看不惯她和其她人玩得更好,其实是我多想。想成为唯一,她一直也觉得我不可替代。
那年的我,养成了一个超级坏的习惯,现在都还在改。
那年的我,骄傲和自尊被踩得粉碎,却被不甘心和无力感包围。
那年的我,最后只考了一个今天普普通通的一本,却被所有人觉得我发狠拼命死读书,我高三根本就没有拼命,我不想听这样的话,感觉是在侮辱我的智商。我太骄傲了。
那年的我,唉,怎么就感觉无法用语言贴切地表达出那年的我。这样子写出来,真是不痛不痒,谁看来那会像是一场噩梦呢?
文笔太差,还有,经历的人是我,看故事的是别人。
罢了。黑暗的高三,再也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