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演讲力课程2——分析听众
【课程】圈外商学院
演讲要考虑受众的接收程度,对不同的听众,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准备演讲内容之前,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听众。只有分析清楚了听众,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保证演讲取得预期的效果。
001我们通常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来分析听众:
1、听众的人数
听众为50人的演讲,演讲者可以和听众直接互动,可以和他们进行眼神交流。而听众为1000人的演讲,就需要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达到表达效果,还需要用到视听辅助设备。
2、听众对话题的兴趣
选择听众感兴趣的话题和案例,更能吸引他们听下去。
3、听众对话题的了解程度
比如给小学生、大学生、社区大爷大妈讲预防疾病的卫生知识,就需要先考虑对方的基础和知识盲区,从而确定讲述方式和深度。
4、听众对话题的态度
考虑听众的对话题会持支持或反对的态度。如果预判听众会反对,那么演讲者就需要先找到与听众共同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说服听众。比如要动员员工加班,考虑到对方可能会有反对的态度,就要先讲目前公司遇到的挑战,大家需要一起努力,然后再讲具体措施——需要加班。
002分析听众的两个途径
1、直接询问
提前和个别听众交谈,也可以向主办方了解情况。
2、从听众背景信息侧面推断
可以先收集目标听众的背景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经济状况等,然后通过设计思维课中讲到的“用户画像”方法,得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听众,分析他/她对话题的兴趣、了解程度和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