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伤寒论学习
伤寒论之太阳病(3)

伤寒论之太阳病(3)

作者: 一只奔跑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17:25 被阅读0次

内容: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这条内容说明伤寒的定义,太阳表证,必有的症状是:恶寒,体痛,呕逆,寸脉和尺脉又浮又紧,就是伤寒症。得伤寒后,有的人发热,有的人不发热,这跟患者的体质有关。

发热原因:

体质好的人,遇到伤寒会发热,体质不好的人则不会发热,病直接进到身体里面。

恶寒原因:

人身上有水道系统,皮肤表面有一层水气在上面,汗水是经过汗腺到达皮肤毛孔的,如果汗水已经离开汗腺但还没到达皮肤毛孔,这时突然碰到皮肤表寒,毛孔都闭起来,水出不去,只好停在皮下,水一离开汗腺,汗水就变成冰的,所以会有恶寒现象。

体痛原因:

水停在表面,就会感觉到冷,水停滞会造成温度下降,人的神经、血脉系统,都是一直在循环,突然这部分被寒束到,产生障碍,神经没有好的营养去供应,病人会感觉到痛,这个痛是因为压力和冷。

呕逆原因:

一般是病情进入少阳后,会有呕逆的现象,但在这里,并不是病情进入少阳,而是因为患者本身肠胃有问题才会产生的现象。

或者患者本身肠胃很好,而大饱大饥之后,或吃坏肚子上吐下泻时,感冒进来,才会有呕逆的现象。所以说并不是每个人得伤寒后都会有呕逆现象。

阴阳脉俱紧:

寸为阳,尺为阴,如果摸到患者的寸脉和尺脉又浮又紧,就是阴阳俱紧。

按节气分伤寒:

从霜降以后,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

从霜降到春分这段时间被寒气所伤,就成为伤寒。

还有一种伤寒,长时间在冷气间工作,或者突然跳到冷水中游泳,都可能得到伤寒。

场景再现:

患者口述:

发烧、怕冷、全身酸痛(或骨节酸痛),想吐。

把脉:寸脉、尺脉又浮又紧

就可以判断为伤寒。

学习:倪注《伤寒论》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笔记:第7篇-桂枝汤麻黄汤各半汤

    伤寒论学习(2016/3/6) 伤寒论原文: 22.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

  • 伤寒论之太阳病(3)

    内容: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这条内容说明伤寒的定义,太阳表证,必有的...

  • 康治本伤寒论

    康治本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

  • 【伤寒笔记】第12篇_太阳病上篇总结和葛根汤

    【伤寒笔记】第12篇_太阳病上总结和葛根汤 中医二羊 伤寒论学习(2016/3/11) 花了十天把伤寒论的序言和太...

  • 【伤寒笔记】第13篇_太阳阳明合病

    【伤寒笔记】第13篇_太阳阳明合病 中医二羊原创 伤寒论学习(2016/3/12) 读伤寒论的原文,读到今天一个很...

  • 随笔(二一三)

    学习《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方证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原文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

  • “伤于寒反发热”的思考随笔

    我们在《伤寒论》可以频繁见到“发热”一词,“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发热而渴,不恶寒”,“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

  • 《伤寒论》398条原文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悪寒。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悪风,脉缓...

  • 《伤寒论》笔记2|“太阳病”有三种

    太阳经辨症占《伤寒论》60%以上。为什么从太阳病开始?因为太阳经在表,走后背,外来的病,初期病在表,张仲景称之为“...

  • 一起来学《伤寒论》

    《伤寒论》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①,头项强痛②而恶寒③。(1) 注解与翻译 【注释】 ①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之太阳病(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gc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