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也赶一赶时髦,学学洋人,在吃大餐前,先上点甜点,给大家开开胃。但愿它能如我期望的那样,起到提高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
餐前甜点:试着信一信,反正不花钱
阅读前:
“客官,需要翻译吗?”
“不需要。”。
“客官,您别着急啊,要不再考虑考虑?”。
“我靠,中国话还用你翻译,你看《让子弹飞》看得走火入魔了。”。
“没有、没有,您别误会。您听我解释一下嘛。”。
“谁有时间听你胡扯,我看你是穷疯了,要骗人你也想点好点子吧。我可不傻,才不上你的鬼当,走开。”。
“客官,别这么说嘛,我是好意,要不听我说几句再做决定。”。
“滚,再不走我打你了啊。”。
“别、别、别,我走、我走,回头您要需要了,我还在这等您哈。”。
“滚!”
阅读后:
“客官,对我的服务还满意吧?”。
“不错,不错,真想不到,我还真的需要翻译。我该付你多少报酬?”。
“客官,您已经付过了,不用再付了。”。
“我怎么不记得我付过你钱了?我可不是一个喜欢白嫖的的人。多少?你说,别太过分就行。”。
“客官,不要钱的,您的信任、肯定和意见,就是您给我的报酬。我给您的不是心外之物,我要的自然也不是心外之物,以心换心嘛。您觉得满意就好,欢迎常来”。
请相信,以上是真实疗效,绝非广告。
不信?
现在不信没关系,阅读完您就信了。反正不花钱,偶尔信一信没什么损失的。
您说,是吧?
友情提示:关键词是阅读。是阅读,不是看、不是浏览、也不是什么其他,就是阅读,也只是阅读。
正文
凡是看过《让子弹飞》的人,一定会在脑海里留下对“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是他妈的惊喜。”的深刻印象。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如果你对这段情节没什么印象的话,你一定没看过这部电影。嗯……,这么说似乎不够严谨不够精确。严格的说,应该是你一定没有看过这段情节。(友情提示:不要急着动脑,还不到该动脑的时候,现在只要看就好。)
艺术是人类用来表达内心情感和生命体验的工具,它是通过人类独有的共情天性来产生作用的。因此,艺术作品所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决定着它的受众大小和传播范围。 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的门类,它几乎可以容纳所有的艺术门类,音乐、美术、绘画、文学等等都能被电影所吸收和容纳。而电影中最具共通性和普遍性的就是悲剧和喜剧,悲剧喜剧本就是一体的两面,所以才会有“伟大喜剧的内核,其实是悲剧”,“我演的是悲剧,他们却说这是喜剧”等说法。只要看一看那些最伟大电影、最伟大文学作品之类的排行榜,你就能看出,人类天生就喜欢悲剧,越悲越喜欢。喜剧和悲剧是一体的,所以人类最喜欢的就是悲喜剧。
人类为什么特别钟情于悲剧?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一句话就可以回答。
人生本就是一出悲喜剧,而且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悲剧的时候多,喜剧的时候少。
《让子弹飞》是一部公认的优秀影片,它还是一部喜剧,而“翻译翻译”又是整部电影里最搞笑的桥段之一,一个人看过的话,能不留下深刻印象吗?
老铁,我说的没毛病吧?
我在开通连载宣言里告诉过大家,我是一个翻译,大家可能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说。在这里,我负责的告诉大家,我的的确确是一个翻译,而且不止我一个人是翻译。对不起、对不起,你别误会,我虽然是在对着你说话,我并不是在针对你,我是说大家都是翻译,人人都是翻译。
翻译的本质是将不同转化为相同,进行这种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的流动。翻译其实就是不同个体、不同文化、不同载体等等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那条用来保障信息进行流动的通道。
打个比方,书本只是一个载体,知识就是这个载体所承载的信息,而学习就是将书本上的信息吸收进你的意识并将其转化你意识一部分的过程。书本这个载体所包含的信息要流动进你的意识,就需要翻译才行。具体过程可以理解为,眼睛扫描图片,将扫描结果提供给大脑,大脑用事先安装好的文字识别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翻译,将图像转化为语言信息,接着我们的意识再对语言信息进行理解,最后有选择性将理解的结果融入意识,这样就实现了化不同为同。可以说学习就是翻译,翻译就是学习,翻译做的越好,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习的效果越好,就翻译的越好。
写书、教书、说话等等等等,只要是涉及到信息的交流,就一定有一个翻译的环节,具体流程请参照我对学习的解释自行理解,我就不越俎代庖了。
这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话题,所以我至少会用三篇随笔来论述这个话题。
我想,这个话题所包含的信息应该足以满足你装逼、烧脑、活跃思维等需求了。
说过带你装逼带你飞,就一定会带你装逼带你飞。至于装逼会不会被打脸?我是不会的,你会不会得看你自己,也只能看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