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26 华理附中家长会
教导主任讲解了考试改革,校长讲解了招生改革,体育老师鼓励每天晚上学习完动一动,有助于更好的睡眠,准备第二天的学习。所有考试项目学校都会组织学习,硬件齐全,家长不必焦虑。
班主任和学科老师指导:
数学:
1. 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作业,不能跳步,每一步要有依据,复习巩固课上的法则,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按时交,订正。
本学期内容: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将来高阶方程的基础。
2. 听课笔记
3. 预习(没有特别布置)和复习(写作业)
培养信心,上课40分钟保持认真
期中考上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英语:
主要学习任务:听读背,做卷子。
听很重要,以后考试是人机对话,听说测试,要多听,模仿跟读。
背单词,根据发音拼写,不容易错。
抄写,家默,校默,发布成绩。
每周五周练,周一出成绩,20%平时做过,听课效率高,讲过还错,说明学习效率低,中考题库大,要求会举一反三。
提高成绩重点靠阅读,认真做阅读,不会的词可以查字典,写作业不用手机,光是课本太简单。
反复复习,学到后面前面就容易忘,语言靠日积月累,这个不作为作业特意布置。
半小时动画片,一直关注孩子的情况,不只是考前。
班主任
多参加比赛,区里认可的可以加分(此项需要再确认,可能是学校评分,新政策似乎没有加分项),学校小黑板推出的比赛积极参加,优先完成学校作业,学有余力鼓励参加。
语文
胆子小,多鼓励发言。
上学期期末考试简单,为了大家开开心心过年
每周阅读量,不够可以用app听抑扬顿挫的大师朗读。
家默,自己批改,自己订正,家长签字。
做现代文和古文,不要用电子产品,要动脑子写作业。
作文素材积累:把特别的事告诉老师,老师帮忙组织语言,找老师批,这次有八个孩子找老师,题材需要新颖,感恩节,母亲节。
读题不清: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想当然,多多发言,大胆表达自己,为什么,怎么想的,高中语文很难,比如自选角度赏析一首诗歌。
现代文和古文,核对答案,圈画重点,写上批注(比如侧面烘托了...)
结合学校宣讲,扩展相关政策以备查询:
我的总体感觉
第一次认真研读,总的来说中考语数英占比变小,而高考语数英占比变大,像我当年靠物理化学拿分的,如今恐怕上大学都难了。
招生改革的名额分配让普通学校有了更多推优机会,不过也是拔尖的孩子才有的机会。
新中考总分:750

1.中考总分值从630分提升到750分
增加两科:历史时间(60分)和政冶(60分);
60分=平时30分开卷考试30分。
2.实验过程以分值记入中考
原先实验过程分合格和不过关,现在是有机化学实验过程考以分值的方式记入中考成绩,此外增加交叉学科案例分析。
3.英语分数构造转变
从150分卷子分变成了140分笔试题目英语听力10分听闻。
15门课,全科全考

与原来相比,计分科目变化主要有:
为落实全国统一要求,道德与法治、历史纳入计分科目
为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增设外语听说测试
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设置跨学科案例分析题(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综合能力应用,读图能力,有效信息提取)
为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化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实验操作物理化学15分钟,两次机会)
中考体育
考试总分仍为30分,仍由15分日常考核分值+15分统一考试成绩组成。 日常考核分值仍由《体育与健身》学科考试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结果两部分组成。《体育与健身》考试成绩满分仍为6分(七、八、九年级各为2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结果满分仍为9分(七、八、九年级各为3分)。


另有7门非计分科目,成绩以等第呈现:
地理、科学、社会、生命科学、信息科技、艺术、劳动技术为非计分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第形式呈现,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
招生政策
背景:2014高考改革,2016中考改革,教材改革
立德树人 终身发展 全面发展
毕业要求,升学要求






推优是每个初中按报考中考的实际人数,以不超过7%为准(不超过是指以7%为界),最后由区教委给初中核算,有的学校会不到7%。各个初中学校对推优生的确定有不同的测算方法。有的三好学生优先,有的竞赛获奖优先,有的综合成绩优先,这个需要和每个学校政策做确认,一般推优名额要求公示。
新政策下1:2投档,中考分数+高中面试分数(总分50)排序,不知推优政策如何改变。
延伸阅读上海高考改革方案
①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是指上海市发布的一份高考改革方案。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
②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
③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
④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
⑤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
⑥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两个重要配套文件——《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公布实施,以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根据规定,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信息科技、体育与健身、劳动技术和艺术7门科目只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分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通过合格性考试的考生,可根据高校招生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在6门设置等级性考试的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等级性考试成绩折算成相应分数计入秋季高考总成绩。评分规则: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第五层到A+、A、B+、B、B-、C+、C、C-、D+、D、E常见的11水平,分别占5%、10%、10%、10%、10%、10%、10%、10%、10%、10%、5%。在…之间,A+满分70分支,E米40分支。两个相邻阶段之间的区别是3分支。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把4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一是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党团活动等情况。二是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重点记录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基础型课程成绩、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学习经历等。三是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重点记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参加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的经历及表现水平等。四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情况。
2017年起,上海市在推动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将试行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参考。为保障评价方式的客观性,将启用全市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明确高中学校作为信息录入主体,采用客观数据导入、高中学校和社会机构统一录入,学生提交实证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同时,将构建市、区县和学校三级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审核、信誉等级认定、公示与举报投诉等配套制度体系,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建设市、区县和社区不同层面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运用社会资源为城乡学生创造更公平享有校内外素质教育活动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