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陀罗尼经四十手
(2015-12-17 08:34:13)
(二)绢索手浅译A
咒文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四句云:【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译为【贤爱成就】,即为大悲手相【罥索手眼】。
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手相云:
【若为种种不安,求安隐者,当于罥索手。】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第二手相,真言曰:
唵嚩(wa)曰罗达磨(金刚法)鉢娜么播舍(莲华索)吽(遍义)地瑟咤(守护加持)萨网摩含(于我)娑嚩贺
【那啰谨墀】翻译成【爱护】,就是能爱护一切众生;所以也就是一种慈悲的意思。
【摩啰摩啰】:都是梵语。摩啰,翻译过来就是【如意】;那个啰,就是【尊上】。
最尊最上的。这是【罥索手眼】,若有一切不安,可以令你得到安乐。什么事不安呢?好像有病,或者有什么不吉祥,有什么障碍;这一切都是不安。这个罥索手,有很大的用处。在佛教里,叫罥索手眼;在道教里就叫捆仙绳;这是五色线做的一条绳。你修成了这种手眼,你把这条绳往外一放,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就给他捆住了;捆住了,它就走不了,那么就要向你投降了。这个为什么是妙法呢?妙法,就是你看着很普通的,但是它的妙处不可思议。发大菩提心、发大愿力就是得安稳,修这个手眼也就会得安稳。
大悲咒句偈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60.那啰谨墀
微尘相海无量身
六度万行勤耕耘
回小向大菩提果
自度化他般若心
此句观世音菩萨现山海惠菩萨相。是菩萨以无量慈悲,施行大乘无上妙法,指点贤者以防其误入小乘之道的真言。【大乘】是由梵语【摩诃】衍译而来,意为载运大法同登彼岸,亦即以所得之大智慧,悟徹人生,解脱烦恼,了悟不住生死的真谛,进而度己度人,同登彼岸。但众生常误解大乘佛法为不可易习的佛理妙境,而又误以小乘为入门功夫,因而常舍大乘佛法而就小乘,使道业反而多受波折,其实大乘【为人】,容易增进功德,小乘【为己】,不易增进功德,所以修大乘易而修小乘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修道人应所警惕。
罥索手浅译B
大悲咒句偈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61.娑婆诃
种因结果植善根
了生脱死要自勤
勇猛精进波罗蜜
摩诃觉道妙行深
此句观世音菩萨现旃陀罗尊者相。此咒是接上句再度叮咛,其用意是怕众生堕落于旁门左道。此句是菩萨叮咛修小乘道者,赶紧觉悟,不执成见,求大乘法圆成佛果的真言。要知诸佛以一大因缘出现于世,并不以小乘为济度众生为最终目的的。修习小乘道者,必须了解自我的修行,只是修习大道的初步功夫,要登上佛土,定要在大乘佛法上求圆满成就才可。菩萨之所以一再如此强调大乘佛法的重要,主要因为大乘才是真正解决【我与众生】的度脱问题,否则众生各自为己,必然造成私见,私见一起,执着便生,执着一生,烦恼必多,又如何能够佛?
罥索手浅译C
大悲咒句偈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62.摩啰那啰
宝印手眼大菩萨
金斧劈破无明家
一切有情烦恼断
从地涌出宝莲华
此句观世音菩萨现宝印王菩萨相。【摩啰】为如意,【那啰】为尊上;意为修道如意,无上坚固。此句是说:无论天地神祗,一切众生,凡修大道者,均可如意得金刚佛体,永久坚固而不坏的真言。菩萨指点众生,要能修得大道,最重要的是能清净自己的身心,抱持慈悲忍辱的胸怀,不思恶、不思善、放任其心,悠游自在,方能超服自然,得到无上善果。所以佛法上说明修大道就要做到六度大行,所谓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修道人日常行为上的基本准则,六度大行是向济度众生的目的前进,修道人必须勤勉力行,才能体悟其般若妙用,若是只在小乘上用功,是无法得到佛智的。
罥索手浅译D
大悲咒句偈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63.娑婆诃
游戏神通化三千
芒鞋踏浪法无边
发海潮音惊迷梦
懦夫立志贪者廉
此句观世音菩萨现拘絺羅尊者相。此是连接上文,意为劝人认清真正大道,时时要有警觉心。这是菩萨指点众生修道时,要体悟大道真正奥秘的真言。大道无他,重在自悟,不假外求,用功之法,在敛光返照,了达本性。所以真心学道者,应报百折不挠之志,脚踏实地,勇往向前,才能脱离苦海。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则处处是岸。前人有诗说:【竟日寻春不见春,盲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因此,修道人要时时警惕自己,把持自己的心性,使之真正悟彻。
若为种种不安,求安稳者,当于羂索手
《千光眼经》云:
若人欲得安隐者,当修羂索法。
其持索观自在菩萨像,相好威光,如上所说。唯右手作拳,安右腰。左手屈臂握羂索,画像已,其印相作未敷莲印,进、力柱如环,此名莲华索,能满诸意愿。
真言曰:
(二)
唵 嚩日罗(二合)达磨(二)
ㄡㄇ ㄨㄚ ㄐ ㄖㄚ ㄉㄚ ㄇㄚ
oṃ vajra-dharma
启请 金刚 法
钵娜么(二合)播舍 吽
ㄆㄚ ㄉㄚ ㄇㄚ ㄆㄚ ㄒㄧㄚ ㄏㄨㄇ
padma-pāśa hūṃ
莲华索 诸佛慈悲
地瑟咤(二合) 萨网摩含 娑缚贺
ㄉㄏㄧ ㄕ ㄊㄚ ㄙ ㄨㄚ ㄇㄚㄇ ㄙㄨ ㄨㄚ ㄏㄚ
adhiṣṭha svamaṃ svāhā
守护加持 于我 成就
注:
持索,是降魔的图像,羂索手(息灾法)的产生,是因应凡夫念头的繁杂妄驰,要以专心系念(或以圣号、或用心咒)来摄护,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衍出「不空羂索观音」,即是现慈容以降魔的法相,并突显对此期生命的终极关怀。
强调以专心系念来摄护一切的不安,像是人生的灯塔,指引我们的方向,趋向清净的生命质量!经云:「若为种种不安求安稳者,当于羂索手。」
不安来自无明,不安也徒增烦恼;羂索手被广泛运用在「加持带」,应各式各样的忧郁不安而施设不同的五色索,经由法师坛仪咒诵,来发挥它的作用。
世人多用来攘灾却厄,乃至福禄增寿,其实是过于俗化了,但也反映世间最现实的需求!我们应该记住的是:羂索手的内义,乃是指每个行者与其主修法门,因相应而出生的功德相貌,因此力量来摧破烦恼轮回的束缚。
咒文第60~63四句「那啰谨墀 娑婆诃 摩啰那啰 娑婆诃」译义为「贤爱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