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小学女教师为等丈夫上车阻拦高铁关门”的视频在网上持续发酵,引来无数网友纷纷吐槽,将罗女士推上了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审判台上。
事件发生在2018年1月5日16时44分,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发车,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拦阻车门,造成发车时间延迟4分钟,罗某非法拦车,扰乱了铁路正常秩序,致使300辆高铁改时。事后,该女子发文讲述自己拦高铁门的种种理由,似乎毫无悔改之意,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规则意识淡薄,令人不禁咂舌。
那么她究竟错在哪儿?
其一,在众目睽睽之下,撒泼耍赖,丢失的岂止是形象?如果说是情急之下,短暂理智退位所致,那么冷静之后呢?事件发生之后,她发长文说明事情过程,把错误完全推诿给了铁路,难道自己没有过错吗?用“赖地撒泼”的方式处理紧急事件,丢失的不仅是自己的尊严,更是为人母的榜样,为人师的表率。
其二,满足一己之私,不顾他人利益。因找错了车站,延误了时间,这完全由个人做事不谨慎带来的后果,却执意胁迫一车乘客陪着她等待。别忘了,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有个最基本的准则——不干扰别人生活。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集体之上,凭什么在个人利益受损时,公众利益要为你让位,这是一种极端的利己思想。
300辆高铁为之改时,这其中不乏赶时间有急事的人,或许有人因此衔接不上下一班高铁或飞机;或许有人因你的胡搅蛮缠耽误了见亲人的最后一面;或许有人因此错过了一次重要的面试……众人陪你等待,情理何在?满足少数人利益,不应该以损害大多数人利益为代价。
其三,无视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够例外和特殊,无论你用何种措施,包括恶意违抗执法。因为破坏了规则,动摇的是整个社会的根基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2017年3月,南京南站,一名男子无视铁路法规,跳下站台,企图穿越铁道赶火车,结果在夹在列车与站台之间,挤压身亡。
交警频频查酒驾,然而仍有人怀揣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据调查,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最后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全国有104人酒驾遭事的事故中身亡。
不守规则害人害己,这几乎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此次网友达成的共识,正说明正确的价值观已深入人心。
国外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一个扳道工在等待火车开过去,突然看到有十个孩子在轨道上玩耍,而轨道上有明文警告:“危险!禁止玩耍”,此时火车减速来不及,但是扳道工也可以让火车便道到另一条旧铁轨上,那里也有一个孩子。这时候扳道工该如何选择呢?”
大多数选择不改道,因为改道就是构成蓄意谋杀,更关键的是动摇了人们心中的道德规范。改道碾压的不仅是一个诚实不逾矩的孩子,而是全人类有史以来冲破种种禁锢,流血牺牲而获得的规则、价值观、真理!失去准则的社会是涣散无序的,失去规范的人们是恐慌盲目的。
对于罗老师事件,如果不给予一个公正的处理,将来会有人在各个领域效仿她,这也不是危言耸听。所以牺牲公正正义换取的和谐只是短暂的稳定,一个无规矩无底线的社会最终会迎来更多的暴力与动乱。
然而,虽然网友在针对这个事件的讨论,观点基本是一致的,但也有分歧,认为高铁安检部分不通人情。高铁案件入口在列车五分钟前关闭,这是出于安全考虑,这是硬性规定,那么紧急时刻和特殊原因时,向工作人员说明原因,是否可以通融?硬性的规则和弹性的规则,我们还是要一分为二看。
所以,铁路交通中的不合理规定,也需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来完善和改变。
也有人问,为什么机场会对“特权阶层”打开大门,高铁就不能对一个普通人网开一面?应该保护弱势群体。这种观点是在承认真理的前提下,对于坚持真理的动摇。即“特权阶层”能做坏事,我为什么不能做?这里反应的是财富分配不均下,对社会的不满,任何社会都有灰色地带,但不是我们违规的理由,更不能打着“弱势群体”的幌子胡作非为,因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不文明现象被曝光,比如求医难,公共场所没有秩序,公务人员贪赃枉法,科研人员造假抄袭等各种不和谐的情形存在着,有人就断言中国是没有信仰的民族。但我们理性地去看,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总理也曾经说过:“经济迅速发展,而灵魂滞后了。”物欲横流的冲击下,以及物资和社会配套设施匮乏,在一段时期内,人们对价值观的迷惘与困惑也是可以理解的。
未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公民行为规范;通过教育宣传文明行为准则,让文明观念根植人心。在这里“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严于律己,也要教育好下一代,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信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未来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