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己生活体验和思考,硕士毕业的她最终选择了山村生活。她在文章里写道:
“我牺牲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牺牲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睡眠、健身、阅读、弹琴、爬山、思考沉淀的时间),严重损耗了生理健康(睡眠不足引起的身体不适、呼吸雾霾导致鼻炎咽喉炎反复发作)和精神健康,最后一遍遍钻入蜂窝般的写字楼阴暗角落里。我突然发现,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换来的又是这些可有可无的、最后留不下带不走的东西,又是何苦呢?我又看见了从前庄园里的黑奴,我们不过是从棉花农场搬到了大厦里罢了,黑奴甚至还曾拥有过阳光,我却什么都没有。”
很多人觉得生活压力大,生活好累。
其实,仔细想想,所有的累不过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一切都是欲望使然。
每个人都有欲望,欲望达不到就会产生痛苦。
孔子最杰出的弟子颜回,他终身贫困,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过的很凄凉。但是人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扰,回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也许正因为颜回有着高度的精神修养,被后世尊称为:复圣。
我们一般人很难达到像颜回这样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
很多人的思维局限是:有钱了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
其实并不是。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发现自己内在真正的需求。
举个例子:
下班回到家,很多人喜欢看手机,刷视频,甚至已经成为临睡前的习惯。
但是,有没有问过自己,自己内心是真的需要玩手机吗?
并不是,有的人是没事干而养成的习惯,有的人是潜意识认为这是很好的休闲方式,有的人是白天工作劳累的一种“报复性”放松。
其实,无论是休闲也好,报复性放松也好,玩手机都不是真实的需求,也不能证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象征。
因为它最终不能给人真正的满足感。
反而更多的时候内心会感到空虚、失落。
所以,不管有钱没钱,找到并满足真实的内心需求,才会产生真正的满足感,才能体验真正的随心所欲。
有人会说,这很难吧?
很简单,因为人真正的需求也很简单,只需做到:
饿则食,晨则起,困则息,有劳而作,自然而行,言行如一。
“晨则起,困则息”简单吗?
看着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很难,因为大多数人因为自己内心的虚妄,并不会那样去做。
比如,晚上十二点多了,困的不行了,还在玩手机,因为觉得少玩一点内心就会有损失的感觉。
所以,你满足的是一种虚假的“随心所欲”,只不过是你认为应该需要而已,当然也就不能带来真正的随心所欲之感。
因此,每当我们觉得自己需要做什么的时候,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需要它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