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正是出游季,更何况五月的三门峡,是一年一度的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的举办时期;此时,这里呈现给我们的是奋进中的三门峡,千年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西安距三门峡很近,一小时高铁即达,比高峰期穿过西安城还方便的多。因此,这几年三门峡成了西安市民周末游的首选。

三门峡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这一段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即由此得名。而后人更以有了三门峡大坝才有了三门峡城市之说。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边陲,自古是通秦连晋、承东启西的咽喉要塞,与山西运城、临汾、陕西渭南构成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三门峡市区坐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三面临水,形似半岛,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之称。

上世纪初期,我国政府邀请国际友人在河南渑池勘探挖掘文物,发现了仰韶遗址,同时确认了仰韶文化的发祥地,遗憾的是被当时的一纸契约带走了许多精品文物。可喜的是,我们在河南渑池仰韶博物馆可以了解这段历史。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肈始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明灯。

站在这里,静下心来,会听到远古的回音。

三门峡市内还有一座在虢国墓地基础上建立的一座虢国博物馆。虢国是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姬姓封国,开国之君为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虢叔原分封在宝鸡附近地区,西周晚期,东迁到三门峡一带,建都上阳(今三门峡市区李家窑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族墓地位于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上,公元前655年,被晋国采用“假虞灭虢”之计所灭。

在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穴居的方式,这种院落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

“进村不建房,闻声不见人”,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陕州老城里有个宝轮寺塔,建于宋朝,距今已有八百年左右的历史,是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四川潼南的石琴、山西永济的莺莺塔齐名。因为蛤蟆回音而逐渐被人称为是“蛤蟆塔”。游客在塔附近只需要用力拍手,就能够听到塔内传来蛤蟆的叫声,非常神奇。

回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声音在传播的时候会被反弹回来,形成回音。中国的一些古代工匠就利用这种现象,修建了不少的回音建筑,目前公认的中国四大回音建筑分别是北京天坛、山西蒲州普救寺、河南蛤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

近几年,三门峡市逐渐加大旅游推广力度。每年,在西安都能看到三门峡的推介会,黄河上也开通了首屈一指的豪华游轮,在天鹅号游轮上纵览黄河之美。

每到冬季,三门峡百里黄河沿岸,碧波荡漾的黄河水面上,林木交错的黄河湿地,数千只白天鹅仿佛水中雪莲,圣洁典雅地点缀其间,宛若快乐天使悠然自得地 引吭高歌 ,时而 婉转 低鸣,时而凌空亮翅,时而翩翩起舞,因而,三门峡被誉为天鹅之城。

春暖花开,天鹅飞走后,“点亮天鹅城”之“黄河之韵 天鹅之约”三门峡国际光影艺术节亮灯仪式在天鹅湖湿地公园三河广场举行,运用全息投影、激光、灯光等多种手段,通过“天鹅特色、光影互动”艺术造型,把天鹅湖湿地公园打造成一个光影交织的梦幻世界,给全市人民和广大游客带来了一场震撼视觉的“艺术盛宴”。

当夜幕降临,天鹅灯亮起,又是一番景色。

陕州朋友说,陕西是因为位于陕州以西而得名,陕州才是陕西人的故乡。我则哈哈一笑,我父亲是陕西人,我母亲是河南人,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人。

陕州地坑院景区有一条马嵬驿美食街,就是陕西的马嵬驿团队过去打造的三门峡地坑院美食街,这里的十大碗,也颇像陕西蓝田九大碗,及大荔十三花。

陕州古城里的美食与陕西美食差不多,都以面食为主,量大,实诚,老板大嗓门招呼来往客人,有了回家的感觉,亲切有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