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亦隽故居东面是曲园,记忆中曲园从未去过。看门口墙上介绍曲园是俞樾故居,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挂着苏州市文艺家协会联络站的牌子。
走进曲园,里面第一进正在装修,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赶紧离开跟着华老师来到了乐知堂。

乐知堂是全园的正厅,取“乐天而知命”之意,堂中一副楹联为俞樾所撰、当代书法家张辛稼书写: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不知扬州的“四美”酱菜,是否来源于这副对联。厅内古色古香的摆设,透出浓浓古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来到春在堂。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俞樾赴京参加殿试,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作的首句云“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深得主考官Z国.藩赏识,拔置第一,使他终生难忘,所以建堂命名为春在堂。后来Z国.藩又亲题堂名,作为留念。

堂内挂着“春在堂”三个大字的匾额。匾额为Z国.藩所书,后有识云:“荫甫仁弟馆丈以春在名其堂,盖追忆昔年廷试落花之句,即仆与君相知始也。廿载重逢,书以识之。此匾在“十年浩.劫”中不知所终,20世纪80年代初,园林学家陈从周,联合叶圣陶、顾颉刚等倡议重修曲园,俞樾曾孙俞平伯闻之,献出家藏Z.国藩所书“春在堂”手迹,重描制匾悬于重修之春在堂上。
匾下有吴大澂《春在堂记故事》的文章。
吴县吴大澂(俞樾的弟子吴大澄,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 。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书。
曲园后面是花园,有假山、长廊、水池等境。


园内这棵紫薇已经200多年了,根部只有树皮了,真是神奇还活着,老古话“树要一张皮”,说得很有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