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NIX3yotPBkKxRx07DvBJfA
天生萬物,各具其性。人得天地之全氣,為萬物之靈。用人的標準衡量的話,那草木魚蟲生靈得天地之偏氣,為人所用,以糾正人體的偏差。
說實話還真的沒有好好想過這兩個字的區別。
衹是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於是我們的理解就開始有所偏差了。
“毒”的本義是偏,特指藥物的本性、特性、偏性,與藥是同義詞。
《神農本草經》把中藥分為三類:上品無毒,用在養生保健;中品小毒,用調理康復;下品中毒或大毒,攻邪排毒。
利用藥去調節人身體的平衡,調節人體的偏性,如果拿捏的好,是非常有效果的。可是我們往往是濫用藥物,反而加重了身體的非平衡狀態。
於是就衍生出來非藥物療法,比如艾灸刮痧針刺等等,更多的是喚醒人的自身自愈能力,去調整自己的身體平衡狀態。
我們之前看了金庸小說,東邪西毒等稱號,也是帶有一定的偏見,其實也就是偏性了。
我們知道砒霜是有毒的,可是他也能拿來救命。所以藥物的偏性,要懂得如何去利用,才能發揮好效果,彰顯它的價值。
物無好惡,過則有災。
中國人的智慧就在於,精確認識把握藥物的毒性,避其害,用其利。
网友评论